![]() |
2016濁水溪超馬 |
發表回應 ![]() |
作者 | |
湯明輝 ![]() Senior Member ![]() 註冊日期: 2003-07-08 位置: 中華民國 台灣 線上狀態: 離線 文章數: 732 |
![]() ![]() ![]() ![]() 發表於: 2016-11-21 at 1:22pm |
再闖濁水溪畔—2016濁水溪超馬參賽記
繼10/9西螺馬之後,再次走濁水溪畔,這次走北岸,也就是彰化縣大城鄉境內的這一段。 11/20清晨5時5分許,我走出昨晚寄宿的蔡坤仲先生豪宅,獨自走在昏暗的鄉村小徑上,走過陰森森的路邊墓園。約莫15分鐘路程,走進2016年濁水溪超馬的會場萬安宮廣場。熱情的蕭會長萬呈先生早已站在路口處,招呼跑友走進廟旁的活動中心,所謂皇帝不差餓兵,「跑馬之前一定要先填飽肚子才有氣力上陣」,這是蕭會長擔任永慢會長時期的一貫主張,他更把這套主張用在舉辦超馬比賽上,從凌晨4時起即為將於5時起跑的100K與75K跑者準備鹹稀飯、滷肉飯、番薯、茶葉蛋與熱豆漿! 6時整,大夥在倒數計時後跨出萬安宮的拱門,隨即跑上下山腳堤坊。待我走上堤防時,龍頭早已消失在遠方盡頭處。走在堤防上,我邊走邊望向右方灰濛濛的濁水溪,烏黑的泥沙被水流切割成一道道的長條狀,形成有如月世界般的荒涼景象,裸露的大小石塊或躺或臥在沙洲上,此時雖無輪台九月如吼的夜風,但也擔心起風時滿地亂走的飛沙走石。此時身旁來了一位跑友,他問我是否將以步行方式走完全程,我肯定的回答說是,他說他也想這樣試試,我說歡迎加入頑走行列! 走過第一個補給站,走回平面道路,高大的堤防阻擋了我與台灣母河的近距離接觸,視野變小了,景觀單調了許多,我與施先生也不知不覺地加快腳步,通過7K的標示,運動軟體報出59分的時間,施先生說速度還真快,我說我的計劃前半程以3小時至3小時5分完成,如此即可在6小時20分至30分完賽。我們相互鼓勵朝著這個目標前進!走完九塊厝堤坊道路,在義工朋友的指示下左轉進入東陽路,再經過一陣疾馳,進入竹塘鄉境內,這裡的路邊不規則地擺著一部一部大小不一的車輛,路旁積了厚厚的黑泥,空氣有點混濁,走起路來頗為吃力,沒辦法,這是竹塘的市集,小市民要過生活,濁水溪又經常要風吹沙。 走過繁忙的市集,來到一座金碧輝煌的大廟,名為慈航宮,信徒告知是供俸觀音菩薩。我望著那飛簷翹角的樓台亭閣與豪奢的雕梁畫棟,心想竹塘鄉是一個偏遠的鄉村,交通不便,工商業並不發達,居民以農業為生,收入微薄,怎麼有那麼多錢來蓋這麼一座豪華的大廟,或許只能說「信仰使然」,純樸的鄉民願意全力奉獻以求有個完美的來生以及發達的後世子孫。這使我想起最近看的一本書,加拿大作家希瑟伍德(Heather Wood)寫的「三等車票(Third-Class Ticket)」(黃芳田譯,城邦出版),描寫一位西孟加拉省的印度富孀思利瑪悌烏瑪沈(Srimati Uma Sen)把她的所有財富拿出來,讓她的村民走出封閉窮困的村子,搭火車環繞印度一圈15,000公里,只為讓她的村民知道印度雖然很窮,可是幅員遼闊也很美麗,她甚至要他們去看看人家村子的人怎麼過生活,怎麼教導兒女。比起捐錢蓋廟,烏瑪的心志卻要偉大多了,其實我們身邊也有像烏瑪的人,譬如今天的主持人蕭會長,他把超馬運動帶進自己偏僻的故鄉,以報名費收入動員鄉親為跑友烹煮豐盛而多樣的三餐,更以故鄉的番薯作為跑友的伴手禮,不但嘉惠跑友也帶動故鄉經濟,更重要的是讓住在偏鄉的父老與年輕一代知道有這麼多人喜愛運動! 再繼續往前走,我們經過養鴨人家的小水塘,也穿過雞舍傳來濃濃的臭味與飄浮在空氣中微粒陣,又回到了濁水溪畔,來到竹塘著名的景點大榕公。它位在濁水溪北側田頭村堤防內,由一棵老榕樹向四方延伸而長成樹林,覆蓋面積達1公頃,據說是全台最「寬大的」榕樹,而有第一樹王之稱。樹高22公尺,胸圍3.5公尺,約有400年的樹齡。這棵老榕樹除了老與大之外,還以形狀之奇著稱,往裡面走去可以發現如龍似虎的樹幹,甚至還有一株像老母豬的樹身,吸引許多遊客來此觀賞。我們來到大榕公後方的折返點,並在後方的洗手間解手洗臉之後往回走! 回到竹塘地界已是9點半,而我也早已走過半程,身旁跑友卻說還有20公里路程,原來大會為了讓跑友看看更多大城鄉的特色,而把全馬之里程拉長至43.5公里,這樣一來標馬即變成小超馬,心想也好,這正符合濁水溪超馬的名稱,反正小超馬也是超馬,不過是多曬20分鐘罷了!此時艷陽高掛,我不時進站補水,回到慈航宮,廟埕的地上繞了一大圈鞭炮,陣頭躍躍欲試想要往宮門闖,我加快腳步通過以免稍慢被阻,果不其然,數分鐘後炮聲大作,廟埕煙硝瀰漫! 走過彰170道路,來到一處十字路口,跑友柳坤煌兄拿著大砲攝影機,邊為跑友留下帥帥的身影邊指揮跑友往右轉,我跟著大夥腳步往右走,回程跑友帶著愉悅的心情逆向跑來,紛紛豎起大拇指說紅酒真好喝,原來這段岔路就是要到二林鎮著名的快樂酒莊。我邊走邊想,怎麼有跑友會喜歡在跑步時喝酒呢?或許就是一種米養百款人吧!走進酒莊的小院子,桌上擺滿快樂酒莊釀製之各款酒,我對酒沒興趣,倒是感謝主人熱情提供甜而多汁的西瓜,老大不客氣地吞下三片解渴生津,並向服務朋友道謝後往回走。 走回氣味濃厚的鄉間道路與交通繁忙的市集,再度走會濁水溪畔的堤防道路,此時艷陽高掛,還好今晨帶了斗笠免除了日曬之苦,就像不久前經過小村莊時,一位老太太說「這位真巧,懂得戴草笠丫!」為了減少日曬,我還是緊靠著堤防邊,走在那不到一米寬的遮陰處,就這樣又往前推進了數公里,來到第二水站,告示牌的還有7公里路程,不過要先往右轉進入潭墘的小村落。走進村落,先是在路邊的矮牆看到兩幅拙樸的壁畫,標示出這裡是社區再造的村落,而改造的原動力居然是小麥,這才想起前幾天上網查詢時,得知這裡就台灣最大的小麥產區。幾年前,這裡居民拒絕了國光石化的進駐,而引進了慈心有機農業基金會推廣的小麥,意外發現一向被稱為「風頭水尾」的大城潭墘,居然因風大吹而走了病蟲害,加上小麥喜歡生長在留不住水分的沙質土壤上,讓這裡成為年產值達9億元的小麥產區,只是這時早已過了小麥收割期,無緣見識麥浪翻風的北國風光。雖然看不到麥穗隨風翻騰,但卻體驗到逆風而行的痛苦,那據說達8級的風力讓斗笠戴不住,我一手抓緊斗笠邊緣,一手抓住胸前的號碼布,只能以每公里10分鐘的低速低著頭往前走。好不容易走完這段逆風路,轉個彎進入乾淨整齊的村落,並從陳氏穎川堂的古宅前通過,走回方才的逆風路段,此時風勢稍歇,我也趁這機會加快腳步,走回堤防道路,還剩不到5公里。 最後5公里路程,75公里組的勇腳們一個一個以矯健的腳步從身旁疾馳而去,我只能望著他們逐漸遠去的身影興嘆。走回下山腳堤防,在最後一個水站加滿水後繼續往前走。這是一段完全沒有遮蔽的路段,頭上有豔陽,右方又吹襲著8級風,既要抓住斗笠又要防止號碼不被風吹走,我把頭往右頂而臉往左轉,1公里多的路程把脖子都擰僵了。遠遠望見守候在堤防上的內人,還剩下數百公尺,太陽躲進雲層,我把斗笠交給她以減少風阻,繼續加快腳步,終於看到萬安宮的牌樓,走下堤防,在主持人之唱名下,我興奮地踩進終點線,感謝大會的巧安排與跑友之協助,我終於以6小時41分走完這段43.5公里的路程,這是我的第38場頑走馬,也是我的第141場馬拉松。 感謝蕭會長的安排,讓我再度見識到濁水溪沿岸風光與此地的風土人情,更謝謝鄉紳蔡坤仲先生,他居然慷慨地讓出主臥房,讓我們夫妻在享受過選手之夜的豐盛晚宴後,不用舟車勞頓即可很快地住進舒適且溫馨的睡房! 編輯者 湯明輝 - 2016-11-21 at 1:23pm |
|
![]() |
發表回應 ![]() |
討論區選單 | 討論區權限 ![]() 您 不能 在此討論區發表新文章 您 不能 在此討論區回應文章 您 不能 在此討論區刪除您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此討論區編輯您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此討論區舉行投票 您 不能 參加此討論區舉行的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