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高雄馬拉松參賽記 |
發表回應 ![]() |
作者 | |
湯明輝 ![]() Senior Member ![]() 註冊日期: 2003-07-08 位置: 中華民國 台灣 線上狀態: 離線 文章數: 732 |
![]() ![]() ![]() ![]() 發表於: 2013-03-07 at 6:08pm |
2013高雄馬拉松參賽記 當黎明尚未啟動都市生活之時,我與幾位跑友已匆匆走出昨夜寄宿的四海一家,在星光、月光的餘暉與燈光交錯中,踏進左營世運園區,並在標榜綠色建築世運主場館的偌大建物旁,找個小小的歇腳處,開始為今晨的賽事預作準備。 6時30分鳴笛起跑,我望著半屏山的天際線,踩著穩健的步伐前進,很快地在轉進翠華路之後,人群逐漸拉開,我也加快腳步跟上隊伍。今晨不單是為自己跑,還擔負陪跑任務,也就是陪羅苔華女士完成她的第200個馬拉松,希望今晨我有足夠的體力全程隨侍左右。印象中的高雄市道路都是寬闊平直,跑過翠華路之後,感覺上道路突然縮小而顯得擁擠了許多,原來跑友正等著穿過大中路的地下道,或許就是有了這些地下道與一些穿過橫跨愛河的平面橋而影響交通,使得主辦單位給參賽名額做出限制,讓許多想在高雄市跑馬的跑友向隅。說起報名,高雄馬拉松已舉辦三屆,各方對它嘉評如潮,我雖曾多次因出差高雄市而利用晨間跑過愛河沿岸、西子灣與柴山,也在去年四月跑過澄清湖慈善馬拉松,但就缺少一張真正屬於高雄市的完跑證書,因此今年下定決心一定要參賽。一度因名額限制導致秒殺而無法報上,最後靠著一位熱心跑友整天盯著電腦而搶上隨時釋出的空缺,真是感謝這位熱心跑友,讓我終於可以圓夢。 跑過了大中路,大夥右轉進入博愛路,記得這裡就是著名的高雄生態園區,可惜今晨無緣造訪,只能從捷運站名心領神會。經過一陣衝刺,右邊出現兩座建築物,其一為方型的百貨公司,另一座為橢圓形銀灰色建築,那就是曾因如何以台語命名而喧騰一時的綜合體育館高雄巨蛋。再繼續往前跑,前方出現一座跨越馬路的白色陸橋,那就是愛河之心,記得多年前的某個清晨時分,我曾從愛河河口沿著河濱自行道跑到這裡,對此地的清幽乾淨留下深刻的印象,今晨卻只能從橋上回味。越過中博橋之後,進入中山路,經過曾經以光廊聞名一時的高捷美麗島站,可惜現在是早上7時20分許,見不到五光十色的繽紛世界,所見者只是蒙塵的玻璃鏡片。跑過了美麗島站,身邊的跑友減少了許多,因為半程者已右轉進入中正路,我也跑進了中央公園的地界。據悉高雄的中央公園在日據時期即已規劃保留,惟遲至1976年始正式成立,它曾由扶輪社認養而稱為扶輪公園,內有多項運動設施,近年因環保意識抬頭而規劃為高雄市的森林公園,裡面有座風箏造型的表演場,希望有機會能入內參觀一番,我也在10公里處的補給站喝水解渴。 跑過了中山路,右轉進入青年路,這是一條通往海邊的道路,果不其然,再繼續往前跑終於來到海邊路,而著名的愛河也就在左手邊不時出現,正覺得跑得頗為順暢之時,苔華姐表示內急要上廁所,並要我先跑,我知自己實力,最後總會被趕上,於是放單獨跑,免得壓力太大反而跑不完。以前讀過一本書,寫著奧地利的維也納得天獨厚,因為多瑙河穿過維也納而讓這座城市成為最佳的親水公園,這座城市的也以多瑙河作為都市設計的重心,務期將多瑙河與市容景觀融合。假如作者到過高雄市,一定會更羨慕高雄市之有愛河,兒時唱的一首歌「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似乎就是高雄人的寫照,別的河流穿過都市一定有河堤擋水牆之類的水泥建物,隔開人與水的直接接觸,愛河就沒有這類的水泥建築,有的只是樹木與草地,人們只要穿過小樹林與草坪即可與水親近,當然前提就是河水清澄乾淨沒有污染沒有臭味,這種要求就比較難了一點。 跑著想著,前方突然出現一大群人,原來是方才與我們分道揚鑣的半程跑友從中正路趕來,我本想在補給站進點食物之類的補給品,這群年輕力壯的跑友卻如蝗蟲過境般地把補給品一掃而光,還好我隨身攜帶幾顆春節期間留下來的糖果餅乾,還可暫解飢餓,就這樣又向前邁進了10公里,相繼通過同盟路、願景橋、青海路來到蓮池潭。蓮池潭是介於龜山與半屏山之間的山潭,清朝康熙年間鳳山知縣在此建孔廟,以此潭為泮池,並在池中栽植蓮花因而有蓮池潭之名。道光年間鳳山知縣命士紳鄭蘭開闢水圳,引潭水灌溉農田,而使此地成魚米之鄉,居民感恩而相繼於此興建廟宇寺院,難怪跑經此地鑼鼓聲喧天,路邊代表各寺廟的旗幟飄揚,而令我血脈噴張,腎上腺素驟然激增,早已忘了方才的飢餓。跑過了蓮池潭,終於擺脫了半程者的糾纏,看看手錶,時間將近9時30分,怎麼23公里花了將近3個小時,似乎慢了些,再繼續往前跑約兩三百公尺,出現了25公里的看板,原來方才所見者全係半程者的里程數,全馬需加上2公里,這才放下心中之大石,繼續往前跑。 接下來的路程應該就是跑向市郊道路,此時太陽早已冒出頭來,雖說溫度逐漸升高,然而燦爛的陽光照在身上,消除了春節時間在老家三義因濃霧與冰冷水氣所沾染的潮濕霉味,我伸出雙手敞開胸膛盡情地跑,通過了27.5公里的補給站,來到德中路,前方有一群跑友從遠方跑來,突然又轉向右方道路,以為馬上可以迴轉,等到自己跑到時才知其實不然,我還需往不知名的前方繼續趕路,只是覺得好像逐漸跑向田中央。最近幾年,我想藉著慢跑踏遍台灣各地,可是想想這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今年春節重看英國作家Philip Glazebrook所寫的「傳說之城〈Journey to Khiva〉」,作者感慨地寫著「…一旦看到自己每次所經過路線是那麼單薄的一條線,就知道想要藉著旅行而足跡深入世界各地是多麼不可能的了,…你不可能僅靠那些縱橫交錯路線織成的網路,把世界擁為己有,好像買個蜜瓜放在網袋中帶回家那樣簡單。」Glazebrook是一位專業的旅遊作家,每次出發前都對目的地的風土人情、人文地理與歷史典故做足準備工作,他仍有這種感嘆,何況是像我這種連業餘都談不上的D咖〈此次跑馬的號碼就是D字開頭〉,可是我還是要繼續跑下去,能跑多少就跑多少,能記多少就記多少,能寫多少就寫多少,或許就是這份信念讓我執著下去。 邊跑邊想,似乎忘了飢渴,終於通過30公理之補給站,來到海味十足的蚵子寮漁港,並在港邊繞行一小段之後進入人聲鼎沸的市區。蚵仔寮漁港原以盛產生蠔而得名,近年來則發展成觀光魚市,因為工作的特性,區內大小寺廟林立,包括代天府、朝天宮、清隆宮、清壵宮與保安宮、清安宮等等。在進入清壵宮32K折返點前,路上突然出現許多大小陣頭,鑼鼓聲加上高分貝的加油聲振奮了跑者之心情,消除了跑者的疲憊感,更重要的是這些熱情的民眾提供了豐富的補給品,包括紅艷欲滴的小番茄、香甜多汁的橘子、切成一片片的蓮霧以及西瓜汁,讓久未進食的我著實不客氣,說聲謝謝之後左右手各抓一大把,邊跑邊往嘴裡塞,就這樣一站一站補充下去,跑到第35公里左右時,突然感覺腹漲難受,只好停下腳步改以步行,此時已進入高雄大學校區的大學路,而苔華姐與政德兄夫婦亦已趕上。在他們夫婦的鼓舞之下,我勉力苦撑,又向前推進2公里,已進入最後5公里的賽程,我要他們先跑,讓我休息一會後再趕上去。 我經常鼓勵同事參加像健行或慢跑之類的大型活動,除了健身之外也可以多認識一些圈外的朋友,因為公務員的生活較單純,也因為單純而難免視野受限。以我個人而言,參加路跑活動前,每天所接觸的人就是家人與同事,加入路跑活動之後生活圈子擴大數倍,更能接近社會脈動,而所接收之資訊來源也就更多了。有時候我也蠻喜歡自己一個人跑步,因為獨跑可以整理思緒,很多平時想不通的道理都可能豁然貫通,甚至還可利用慢跑時構思一些新的想法,就像Glazebrook先生所說「…人獨處,思潮如勇,如果有同伴,就會被打斷,或者有意見,扭轉自己的思考方向。」想著這些,我逐漸走進左楠路,在高捷高架路陰涼的庇護下,趕上了苔華姐夫婦與小雪,只剩下兩公里,我想我應該為苔華姐的200馬做些造勢活動,於是以聲樂方式從丹田發聲而與小雪交互高喊「羅苔華!加油」、「200馬!加油」,進入世運主場館後喊得更起勁,終於引起全場注目,主場館歡聲雷動,觀眾的掌聲與司儀的廣播聲齊鳴,羅姐成功地完成她的第200馬,我也以5時52分完成第71馬。謝謝高雄馬的工作朋友,有了你們熱心與周到的服務,讓我順利在跑馬地圖上補了高雄珍貴的這一角! |
|
![]() |
發表回應 ![]() |
討論區選單 | 討論區權限 ![]() 您 不能 在此討論區發表新文章 您 不能 在此討論區回應文章 您 不能 在此討論區刪除您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此討論區編輯您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此討論區舉行投票 您 不能 參加此討論區舉行的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