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者廣場 首頁
論壇首頁 論壇首頁 > 長跑相關討論與資訊 > 比賽感想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RSS Feed: 公館龍騰斷橋自助馬
  常見問題集 常見問題集  搜尋論壇   行事曆   註冊 註冊  登入 登入

公館龍騰斷橋自助馬

 發表回應 發表回應
作者
訊息 反向排序
湯明輝 由上至下檢視
Senior Member
Senior Member


註冊日期: 2003-07-08
位置: 中華民國 台灣
線上狀態: 離線
文章數: 732
文章選項 文章選項   引述 湯明輝 引述  發表回應回覆 直接連接到這篇文章 主題: 公館龍騰斷橋自助馬
    發表於: 2016-06-20 at 1:49pm
尋找客家三寶之蹤影─記公館龍騰斷橋自助馬

    傳說中,台三與台十三之間有條被切成柔腸寸斷的道路,記憶著苗栗客家三寶的傳奇故事,它是我多年來想去探訪的秘境,感謝馥綱兄的安排與籌劃,讓我終於在炎熱的6/19得以成行!這條道路就是從公館跨過後龍溪到銅鑼的119甲、從銅鑼老雞籠沿著新隆河經新雞籠到三義內草湖(雙潭村)的119、從三義客家書院沿著西湖溪上游至深水的130以及從深水農路至溝通三義市區與鯉魚潭村的苗49道路,而所稱的客家三寶就是樟樹相思樹與香茅草。

    這是我的主場,起跑前我義不容辭地先介紹沿途景點,並提醒跑友放慢腳步享受跑步之外的樂趣。5時5分大夥相約倒數計時,不一會兒光景,眾家跑友已消失在苗6道路上,轉入119甲之後,進入眼簾的是後龍溪在公館形成的廣袤沖積平原,我給那寧靜祥和的藍綠調和愣住了,晨光映射的藍天給白雲的邊緣鑲上淡金、起伏的山巒讓淺藍與深藍點出遠近層次、墨綠與鵝黃劃出月季與稻禾的分際,中間還點綴著紅與白、黃與灰的互斥,這種既衝突又調和的景象只有造物者才有這種功力與氣魄,我趕緊拿出手機記下今晨的奇遇!跨過橫越在後龍溪的客屬大橋,並在客家大院繞行一周之後,進入此行的第二段道路119。

    119縣道從後龍的龍港通往三義的雙潭村(舊稱內草湖),東面這段從銅鑼火車站正前方起,經過一座小山剛進入老雞籠。稱雞籠者乃是此地之形勢像就時裝雞的籠子,口小肚大,因為南面有座小山丘而北邊又有一條後龍溪夾住,形成狹小的入口,進入客家大院之後方顯得形勢擴大。雞籠也因開發之先後而有老雞籠與新雞籠之分,先民沿著後龍溪兩岸東進,先在今日客家大院附近墾殖,這一帶開墾較早故稱老雞籠,隨後逐漸沿著新隆河往東往南開墾,新開墾之土地即稱為新雞籠。老雞籠現稱興隆村,此地有座從日據時代(1899年)即成立之國民小學,即興隆國小,成立之初徵用附近之媽祖廟上課,後來由當地彭姓業主捐贈大樟樹四周之土地作為校地,而這棵已有800年歷史的大樟樹也一併納為學校所有。這棵彭祖級的大樟樹現已納為苗栗縣政府主管之古蹟,我在起跑前即請跑友務必踏入校園觀賞它在高齡之年仍展現的蓬勃生機。今晨再來看它,不禁想起那首「青青校樹萋萋庭草」的畢業歌,直到此刻我才深深感受到「欣霑化雨如膏」的真義!

    走出興隆國小大門繼續往東南方的新雞籠邁進,這段道路寬闊但車少人稀,很適合跑步,加上晨光柔和、微風徐徐,部分路段又在陰涼的樹下與山壁下,讓我可以尋幽訪勝的心情,邊走邊尋找我所稱的客家三寶。走過現稱新隆村的新雞籠之後,路面開始縮小,因為我們將進入一段山區的小小爬坡路面,先是一段雜木林區再來就是桂竹園區,走在由修竹構成的綠色隧道,我讓呼吸融入竹葉的光合作用中,以我的廢氣換取那帶有淡淡竹葉青香味的氧氣,這又豈是一般人所能獲得的恩賜!或許桂竹也可以納為三寶之外的另一寶,因為桂竹筍是春末夏初的清涼營養食品,我這樣想!

    走出清涼的119山區道路,來到坐落於119與130道路交叉點的三義客家書院。這座小巧的書院,前身是吳家從日據時代即開始行業的「精米所」,米廠結束後由後人改為收藏客家文物的書院,走到此處我也不能免俗地拿出手機留下記憶,只是全身濕淋淋怕褻瀆文物而不敢入內參觀。接著就是130道路,這條俗稱「大三通」的道路從大湖經三義通往海邊的通霄,東面這段從三義市區沿著西湖溪上游越過關刀山脈通往大湖,她的兩端各有一條縱貫公路,即台13線與台3線。今晨的這段路約有3公里,全是緩坡但必須正面對著已升起的大太陽,因此是一段硬路段,還好身邊有幾位如我安步當車的跑友,倒也不顯寂寞!

    早上跟許多跑友介紹客家三寶,第一寶就是樟樹,位於苗6公館段路旁的苗栗特色館掛著許多旗幟,其中之為樟腦與樟腦油,即從樟樹提煉出來,可以供醫藥、殺蟲以及工業使用。苗栗縣的縣樹是樟樹,因為樟樹是台灣原生樹種,此可以從興隆國小的那棵800歲大樟樹證明,因為800年前還沒有漢人進來墾殖。記得小時候也就是大約55年前左右,現今國道1號三義交流道旁的車亭一帶全是茶園,冬春之際的雨後土地鬆軟時,長輩們即拿著一頭磨得尖銳而長約4至5尺左右的鋼條,在茶樹間猛戳,遇到障礙物後抽出再拿到鼻孔前聞一聞,因為他們在找尋埋在地底下的百年甚至千年老樟樹,而三義之所以成為木雕重鎮,也是因為這些出土的老樟樹使然,這也足以證明樟樹是台灣的原生樹種。稍後我們將路過的台13線銅鑼路段,有個地名為叫樟樹林,也是因為該地在先民來墾殖時是一大片的樟樹林區而得名,先民也利用老天爺的賞賜把它煉製成樟腦與樟腦油,迄今這裡還保留樟腦煉製廠。

    想著樟樹的故事,我也擺脫日曬而轉進深水農路,這段長約1.5公里的道路,東面不時可見利如鋸齒的關刀山,而西面又是高挺的山勢,走在其中時而鳥語時而花香,還可以聽到溪澗的叮咚流水聲,好像在炎炎夏日聆聽舒伯特的鱒魚一般,不覺給自己帶來一陣清涼。好時光總是過得較快,走上坡頂接著是一段大坡段通往龍騰斷橋的苗49道路,陡坡處為陰涼的樹蔭,而平路則在艷陽的肆虐中。走在大太陽下,我不時想起方才的樹蔭,那全是由高大茂密的相思樹構成,別看它現在像是雜樹一般無人照料,它卻是養活了好幾代的客家人,因而成為客家庄的另一寶。這種也是台灣原生木的相思樹,生命力極強,砍掉之後只要還有根,即會在來年春季發芽,10年之後又是好漢一條。這種樹的體幹長到約莫碗口大小時,即可砍下鉅成三尺長,放入土窯中,外面加熱除去水份而碳化成質堅硬火力旺盛且帶有清香味的木炭,方才經過的119道路、深水農路乃至於苗49沿線的山區,只要有相思樹的地方都有燒木炭的土窯,也都有所謂的挑炭古道,先民也經由現今的119、130、苗49把山區的木炭運往三義火車站轉銷各地。

    來到龍騰斷橋,感謝家宏兄頂著豔陽給我們照了一系列以斷橋為背景的照片,也感謝土城慢跑的好友在龍騰村入口處及時提供私補,我要回頭了。好不容易來到名列古蹟的勝興車站,我因隨身攜帶水且對這裡地形地勢熟悉,知道這是一段約5公里的下坡路且沿途有林木遮陰,因此可以放心趕一些路程。勝興舊稱16份,當初是先民以16股份集資成立歷煉腦廠而得名。苗49出口處的130路旁原有一座很大的香茅油提煉廠,這就要提到客家庄的第三寶香茅油,它是外來物種,1913年由日人岩元清自印尼爪哇引入而成為台灣的重要農工產品。1950年台灣的香茅油年產量360公噸,1951年產量居世界第,而苗栗一縣即佔80%,1964年達頂峰的3600公噸,1967年後因合成香料興起而沒落。香茅草的生命力也很強,用鐮刀割下後,留下的莖會再抽芽,根部也會向旁邊長出新莖,就像韭菜那樣越割越多。記得小時候,祖父與奎叔經常合作到山區割野生的香茅草,挑回家後晾在院子曬乾,等到數量夠一炊(一爐)後再用牛車運至煉製廠提煉。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我初中二年級的冬季,因為排到晚上時間提煉香茅油,沒有父親而體弱多病的母親又要帶弟妹、祖父白天要工作養家,只好要我在下課後直接到煉製廠幫助奎叔。看著奎叔站在那比人還高的蒸爐,全身籠罩在白茫茫的熱蒸氣中踩實由我遞給他的香茅草,寒冷的冬天全身冒出如豆的汗珠就像活人被拋入蒸爐那樣,心想我一定要好好讀書脫離這種苦日子!

    想著奎叔身上的汗珠,這時的我也好不到哪裡,但我是「吃飽換夭」自找的,不能怨天怪地!進入三義市區很快地看到內人與我兒在火炎山生態館前設置的私補站,我吃了一塊客家芋粄,帶了一瓶冰奶茶與另一瓶水繼續往前走。這是台13線道路,車多、酷曬是意料中的事,我苦撐著,終於來到36K的加油站,即將右轉進入山區,原以為是幾步路的爬坡,萬萬沒想到它居然是長達500公尺左右的陡峭山坡,自我安慰「或許是先苦後甘」。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雙峰路車少人稀又在樹蔭下,加上緩坡直下,真是感謝馥綱兄的巧安排,既避開大馬路的日曬與危險,又可觀賞難得一見的紅豆杉林地,就這樣我越走越快,不知不覺回到日曬中的119。就在接近客家大院之前,內人驅車趕到,我兒從車窗遞出一大杯綠豆冰沙,真是及時雨,靠著它我度過最難熬的客屬大橋!

    路總有走完的時刻,我頂著大太陽撐過綠葉隨著熱風無奈地搖擺的稻田與芋田,邊吸啜綠豆冰沙邊邁著腳步往前走,走完119轉進苗6,好想看到陸橋,直到冰沙喝完還還是沒見到,但我看到農改場了,在繼續往前,國中到了,抬頭一看,內人就在路橋下等我回來。感謝馥綱兄的巧安排,也謝謝跑友的相互照應,讓我以7小時21分走完這場長達45.5K的尋根之旅,這是個人的第130場馬拉松,也是第27場完走馬。
回到最上面
 發表回應 發表回應

討論區選單 討論區權限 由上至下檢視

Forum Software by Web Wiz Forums® version 9.73
Copyright ©2001-2011 Web Wiz

頁面執行時間為 0.09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