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者廣場 首頁
論壇首頁 論壇首頁 > 長跑相關討論與資訊 > 慢跑資訊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RSS Feed: 馬拉松&無形文化資產民俗類
  常見問題集 常見問題集  搜尋論壇   行事曆   註冊 註冊  登入 登入

馬拉松&無形文化資產民俗類

 發表回應 發表回應
作者
訊息
malonlon 由上至下檢視
Senior Member
Senior Member
圖像

註冊日期: 2005-05-28
位置: Taiwan
線上狀態: 離線
文章數: 1466
文章選項 文章選項   引述 malonlon 引述  發表回應回覆 直接連接到這篇文章 主題: 馬拉松&無形文化資產民俗類
    發表於: 2019-12-20 at 8:48pm

?、何謂無形文化資產

文化資產廣義來說包含共時與歷時的「文化財產」與「文化遺產」,而「有形」與「無形」僅是對應的指稱,所謂的有形文化資產就是物質性的遺產,例如:古蹟、聚落、遺址、歷史建築、文化景觀,這些具有一定形體及固定空間的物件都是隸屬有形文化資產的範疇;而無形文化資產是非物質性型態,其主要構建成分源自於社會、生活、環境的「人」及「社群」,並以此為核心,透過「記憶」還有「技」與「藝」的生活文化展演,並連結信仰體系、知識體系、價值觀共同締構民間文化空間與符碼象徵。

「無形文化遺產(資產)」(Intangible Henitage),依據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簡稱教科文組織)在西元2003年公布的《無形文化遺產保護公約》(The Convention for the Safw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中將無形文化資產定義為:指被各群體、團體或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形式、知識、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等常規和總體呈現。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係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使這種代代相傳的無形文化遺產得到創新,同時使他們自己具有一種認同感和延續感,從而促進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創造力。舉凡各種口頭傳說和表述、表演藝術、風俗習慣、神話、禮儀、儀式和節慶、建築技術、傳統手工藝或其他藝術技能、以及自然界和宇宙的相關知識與實踐等,皆包括在無形文化遺產(資產)範疇。這些皆為世界文化資產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強烈的不可取代性,體現民族、群體、地域歷史、文化傳統、生活美學的「獨特性」、「真實性」、「自發性」、「在地性」。


宜蘭縣5項無形文化資產民俗

1、頭城搶孤

搶孤並非頭城專有的民俗,清乾隆年間台灣文獻史料如《重修台灣縣志》、《台海見聞錄》、《海東札記》等書均有記載台灣各地搶孤活動,日人鈴木清一郎所著之《台灣舊慣習俗信仰》中則言:「當天午夜十二點以前舉行完畢,以銅鑼為信號競相撤供。孤棚上的一部分供品,特別是擺在最高地方的供品,因為上面都插有『普渡陰公』或『慶讚中元』的紅三角旗,所以當超渡完了,銅鑼一響,群眾就一擁而上搶這些供品和紅旗。迷信中傳言,能搶到這些東西的人,在這一年之中都會得到幸運,這就叫作『搶孤』。」而頭城搶孤在道光5年(1825)噶瑪蘭通判烏竹芳〈蘭城中元〉詩即有紀錄,根據《續修頭城鎮鎮志:搶孤篇》中所描述,搶孤文化的歷史,可追溯至清嘉慶元年(1796),吳沙在今日烏石港南方建立「頭圍」說起。傳說為紀念開拓時死難的弟兄,因此在建城隔年於慶元宮前舉辦普度儀式,並經過兩百餘年的演變,成為今日獨具風格的搶孤儀式。

頭城搶孤是目前台灣規模最大的搶孤活動。頭城搶孤依慣例都是在七月最後的一天午夜間舉行,在此之前其實還有冗長繁雜的祭典,如破土、押煞、普施、迎神、迎斗燈、建造孤棚、孤棧、放水燈、豎燈篙、普度等儀式。此外,在715日當天,預先進行飯棚搶孤作為熱身活動。頭城搶孤曾因發生傷亡事件而停辦43年,至1991年才恢復辦理。

搶孤基本上是屬於民俗體育活動,具有分享祭品、培養互助合作精神、凝聚族群意識等多重意義。民間咸信搶得順風旗者,可獲得神鬼庇護,將順風旗插在船桅可一帆風順滿載而歸。其實順風旗是否靈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搶孤過程中,搶孤者所呈現同心協力、互助合作的團隊精神,以及建造孤棧時,各鄉里居民集體參與的族群意識。

2、礁溪二龍競渡

礁溪二龍競渡,根據考證是由以前當地平埔族(噶瑪蘭人)所遺留的農暇娛樂活動演進而來,而噶瑪蘭人聚居淇武蘭港的考古紀錄,至少有三百年以上,在漢人不斷移入的過程中,二龍競渡也加入漢人的傳說和信仰,如屈原給皇帝吃鹽的傳說與龍船公鎮壓水域等,村民依照祖先留下來的歷史故事、道德觀念,口耳相傳,再配合環境生活的需要,演變為一套村人自己的歷史邏輯和風俗習慣。

二龍當地的龍舟賽稱為「競渡」而非「競賽」,係由於淇武蘭港河水洶湧,常發生水患及居民落水死亡事件,競渡的「渡」有「普度、超渡」之意。二龍村的龍舟競渡已由原先連比十二天,演變為一天,然對村民而言,競渡不是應景的節慶活動,而是嚴肅的宗教任務。

礁溪二龍競渡最大特色在於不設裁判、船隻使用「鴨母船」、以立姿划船、只敲鑼不擊鼓,且由淇武蘭與洲仔尾二村村民對抗競賽。礁溪二龍競渡雖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但近年來二龍競渡由礁溪鄉公所主辦,比賽規則比照一般龍舟競賽,設裁判、分名次並開放外地隊伍參賽,傳統二村對抗賽反而只進行三回合,形同「表演」型式,如依目前型式則宜蘭文化局應撤銷、廢止登錄。

3、利澤簡走尪

「利澤簡走尪」是宜蘭縣五結鄉利澤、季新、成興,以及蘇澳龍德、頂寮等八大村元宵節特有的民俗慶典。早期利澤簡居民為避邪袪災,每逢正月十五元宵時,便由村裡壯丁抬著神轎,至新婚家庭沖喜,由於神轎的行進十分迅速,當地村民稱之為「弄尪」。某年,利澤簡地區鬧瘟疫,當地仕紳於是決定擴大舉行弄尪驅邪儀式及範圍,並由永安宮主辦媽祖廟神明遶境與抬神轎過火競賽儀式,於是形成「走尪」的習俗,據說具有辟邪驅災的作用。

利澤簡地名源自噶瑪蘭語「休息之處」,當地「流流社」則是噶瑪蘭人最後的聚落,「利澤簡走尪」民俗也可能是由平埔族「走鏢」習俗轉化而來。

4、冬山八寶掛絭

相傳早期居民移民到宜蘭時,常遭泰雅族原住民出草,因此求助於當地石頭公保佑。當地民眾有感於石頭公相當靈驗,於是將較為體弱多病的小孩給神明當義子,希望透過神明保佑小孩順利長大,於是開始有信徒將石頭公旁的石頭磨平並繫上紅線佩帶於小孩身上,希望藉以得到石頭公庇佑,孩童也因此得以順利長大,故而有「掛絭」儀式的出現。

近年來,石聖爺廟廟方鑄造圓型「石聖爺公保佑平安絭」,正面刻有「石聖王爺公」,背面刻有「保佑平安」,民眾在七夕時會帶著孩子前來祈求佩帶,祈求守護兒童平安長大。

5、宜蘭放水燈

據《宜蘭縣誌》記載,宜蘭市每年農曆六月底舉行「放水燈」活動,在俗稱「開鬼門」的傳統儀式中,水燈施放具有「開光引道」普度孤魂野鬼之能。另據地方耆老的傳述,有一位名叫「貓仔枝」的賣麵龜小販,因終年身體欠安,遂至城隍廟請示城隍爺,經神明指示,於中元普度前日,貓仔枝需組織一隊吹鼓陣,遶境宜蘭的東、南、西、北四方,而後貓仔枝遂不藥而癒。為感念神明顯蹟賜福,貓仔枝每年均於同一時間,率吹鼓陣遶行宜蘭,一同祈求消災解厄,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生意興隆、闔家平安,並於遶境活動之後,相偕至宜蘭河畔施放水燈,而逐漸形成目前規模及習俗模式。


(明年宜蘭將有一場半馬結合上述的民俗活動.)

寧可一思進,莫要一思停.
回到最上面
malonlon 由上至下檢視
Senior Member
Senior Member
圖像

註冊日期: 2005-05-28
位置: Taiwan
線上狀態: 離線
文章數: 1466
文章選項 文章選項   引述 malonlon 引述  發表回應回覆 直接連接到這篇文章 發表於: 2019-12-26 at 8:21pm
提到「利澤簡走尪」民俗也可能是由平埔族「走鏢」習俗轉化而來.....
就不得不提到最早結合平埔族走鏢活動的佳里北頭洋路跑賽.

剛開始前兩屆(半馬)的成綪証明很有趣!叫[飛番勇士狀]...
總一還會被稱為...番王.相當有意思...








編輯者 malonlon - 2019-12-26 at 8:22pm
寧可一思進,莫要一思停.
回到最上面
malonlon 由上至下檢視
Senior Member
Senior Member
圖像

註冊日期: 2005-05-28
位置: Taiwan
線上狀態: 離線
文章數: 1466
文章選項 文章選項   引述 malonlon 引述  發表回應回覆 直接連接到這篇文章 發表於: 2019-12-26 at 8:27pm


編輯者 malonlon - 2019-12-26 at 8:40pm
寧可一思進,莫要一思停.
回到最上面
 發表回應 發表回應

討論區選單 討論區權限 由上至下檢視

Forum Software by Web Wiz Forums® version 9.73
Copyright ©2001-2011 Web Wiz

頁面執行時間為 0.56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