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者廣場 首頁
論壇首頁 論壇首頁 > 長跑相關討論與資訊 > 比賽感想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RSS Feed: 2019咖啡公路越野賽
  常見問題集 常見問題集  搜尋論壇   行事曆   註冊 註冊  登入 登入

2019咖啡公路越野賽

 發表回應 發表回應
作者
訊息
湯明輝 由上至下檢視
Senior Member
Senior Member


註冊日期: 2003-07-08
位置: 中華民國 台灣
線上狀態: 離線
文章數: 732
文章選項 文章選項   引述 湯明輝 引述  發表回應回覆 直接連接到這篇文章 主題: 2019咖啡公路越野賽
    發表於: 2019-12-23 at 1:03pm
斗笠翁關子嶺闖天關
    12/22清晨5時30分許,天色朦朧,一群人齊聚白河大仙寺停車場,藉著暈黃的路燈,主辦人鄭國賓為大夥解說今晨的賽道狀況、補給點以及如何下載賽道地圖。
    6時整相約出發,40餘人很快地消失白霧濛濛中,待我走至仙草埔時,前方視線所及已無選手,只有被驚醒的家犬與野犬對著我輕吠兩聲,大地隨後又恢復靜寂。在暈黃的路燈下,我踩著輕快的腳步往關子嶺方向疾走,雖然水霧濃厚,可我也汗流浹背,因為172是一條緩緩上行的道路。
    走過紅葉隧道,我走進175道路,來到昨夜寄宿的溫泉會館,早晨送我到起跑點的內人守候在會館門口,幫我拍照之後,她回房繼續她的美容覺與與快樂的溫泉之旅,我則繼續攀爬嶺頂道路。走過嶺頂公園,天已大白,霧氣也消散,晨光柔和地照在整個關子嶺上,光明燦爛,我擦擦頭額上的汗水,並在TUR橘色布條的引導下左轉進入崩山農路。
   7時許來到關子嶺慈雲宮,主辦人在此設了一個補給點,我給水杯裝滿濃郁的白木耳蓮子桂圓湯並拿了幾瓣橘子,說聲謝謝之後隨即往山裡走去。約莫10分鐘後,身旁出現一個未掛號碼布的年輕人,他說他也想來爬九龍山與大凍山,此後就是他陪著我闖進這兩座台南市的屋脊與屏障。
    走過菩提迦納寺,道路變小了,或許是長年不見天日,又或許是前幾天下過雨,產業道路中間長滿濕滑的青苔,稍不留心即可能滑倒,我趕緊拉長登山杖,小心翼翼地走在道路左側。走過檳榔林、走過桂竹林,道路越來越小也越來越陡峭。最後,道路消失了,巨大的岩石擋在前面,石壁上被鑿出幾個小孔,旁邊掛著兩條打上結的粗繩。不會吧!越野賽加上攀岩項目?沒錯,上九龍山就要斷斷續續地攀爬巨石、泥路等天關,有些石壁幾乎呈現90度。泥路也好不到哪裡,除了濕滑,還要彎腰從橫出枝節的樹下穿過,短短1公里的山路居然走了44分鐘,好不容易攀上九龍山,喘口氣,伸直腰板子,繼續往大凍山走去。
    根據文獻記載,九龍山海拔1211公尺,據說就是需要有九龍活現的體力才能爬上來,所以命名為九龍山。九龍山與大凍山靠著一條稜線連結,也就是走過起伏的稜線即可到達大凍山的頂點。然而這條起伏的稜線也不容易走,除了高低起伏,還需借助繩索攀爬幾段稍短的陡峭山路,也要在橫生的巨樹下彎腰穿過,還好今晨穿戴壓縮緊身長褲薄外套斗笠並攜帶登山杖與棉布手套,而給自己做了最好的防護。走在長滿雜木的稜線上最大的享受,就是偶然可以從視野良好的懸崖頂望著山腳下陽光燦爛的白河市區,那種感覺就像站在高樓上從窗口遙望遠方那樣,可就是不敢低頭看腳底下,因為那是令人觸目驚心的萬丈深淵!
    終於來到海拔1241公尺的大凍山頂,據說它是台南市的第一高峰,由於外觀上有點像獅頭,因而又稱為獅子頭山。大凍山與連接的九龍山像一座隔開台南與嘉義的綠色屏障,因而有綠色長城之稱。我在山頂上拍照留念後,匆匆往山下走,走過長長的階梯,走過蜿蜒的泥路。越往山下走,道路雖然越來越寬闊,但路面卻高地不平,除了有容易滑動的鵝卵石,還有以水泥將碗口大小之圓石凝結成的水泥路,不管是鼓起的圓石或光滑的水泥出現在斜坡上都是容易讓人滑倒,加上許多逆上的登山客,我得特別小心,避免自己滑倒也提防不要碰到逆向的山友。好不容易走下山,來到通往雞籠山的岔道,一路陪我上大凍山的沈兄直接回關子嶺,我則右轉續往今晨的第三座山雞籠山走去。
    雞籠山海拔887公尺,一條產業道路直通山頂,長度約1.5公里,算是較為親民的小山,因此來體驗登山樂趣的鄉親頗多。我拄著登山杖慢慢往前走,途中遇見幾位回程的跑友,雖然彼此不認識,但他們也為我的來到而稱讚不已。雞籠山的山頂是一塊巨石,旁邊有座觀景涼亭,據說可以360度觀賞嘉南大平原,可是狹窄的觀景涼亭裡擠滿了登山鄉親,又是歡唱又是泡茶煮咖啡,我無言而以逆時針方向從蒼勁古樸的老梅樹下穿過,從屏障般的巨石前走過,從沸水蒸騰的石桌石椅旁側過,我要回去了!
    走下雞籠山,道路越來越寬闊也變成平緩,我終於從天關走回來!走過只能以槍林彈雨來形容的檳榔林,遊客與車輛逐漸增多,陽光也越來越燦爛,水袋還有存水,身上也帶著可以解渴的話梅與仙楂片,邊走邊吃終於回到慈雲宮。我停下腳步,先給水袋裝滿冰水,再從服務朋友手中接過一碗丸子蔬菜湯,坐下來邊喝邊歇腳。11時10分,續往前走,很快地左轉進入175道路,也就是俗稱的咖啡公路,這是兩年前參加大副杯馬拉松走過的賽道,知道它是大馬路,知道它是一條毫無遮陰的大馬路,剩下來的路只能靠這頂斗笠了。
    好不容易走過崁頂福安宮的山門,我依指標往右轉走進南97道路,此時已過正午,靠著山壁的遮陰,藉著緩下坡之助力,我加快腳步想趕回一些失去的速度,陸續通過30公里、32公里而往34公里方向前進。兩輛小轎車迎面而來,車停了,駕駛搖下車窗伸出頭,問我需不需要補給。他們是工作人員,他們說35.6公里香路古道口之補給站已撤,我說沒關係,只要再補給一袋水即可,就這樣,我再給水囊裝滿水與冰塊繼續往前走。
    終於來到傳說中的六溪香路古道,入口處以水泥路方式呈現,續之以碎石路,豈知,越往前走步道越來窄,最後變成走在荒煙蔓草中,雖有小木橋,但也多淹沒在落葉中,途中還遇見尚在施工中的階梯道,一群印尼移工在印尼音樂的節奏中努力挖泥、打樁,辛勤地在山壁上鋪設階梯。來到一處幾呈垂直向上的山壁,長約20餘公尺,水泥壁上釘著兩排高約10公分的木樁,兩側各有高低兩道繩索,我必須腳踩木樁雙手抓牢繩索慢慢爬上去,途中不能暫停或休息。攀爬之前,我先吞下一包餅乾,待有飽足感之後,再慢慢往上爬,以這種方式通過兩道類似的關卡,才逐漸進入康莊大道。
    走在這條香路古道上,我邊走邊想為何稱為香路呢?難道與咖啡有關嗎?應該不是,因為咖啡是近代產物,而且沿途只見龍眼樹與柑橘樹並未見咖啡樹。那可能與迎神的香火有關,因為小時候在家鄉我也走過類似的道路。回來詢問在大仙寺廣場販賣南瓜、山芋的老者,這才得知它與碧雲寺有關。供奉觀音佛祖的碧雲寺曾在道光年間的1832年張丙之亂遭到焚毀,先民將觀音神像遷往東山,當地居民籌資興建碧軒寺供奉。戰事平定之後,碧雲寺重建並迎回觀音神像,碧軒寺乃另塑觀音像供奉。但從那時起,碧軒寺每年農曆12月23日都從碧雲寺迎接觀音像回碧軒寺,過完年之後再護送回碧雲寺,當時迎送觀音的路線即稱香路,原有15公里,後來大部分道路改建為公路,只剩下六溪至碧雲寺這段2.4公里的山路因高低落差太大而保留下來,但也因長年無人行走而掩埋在荒煙漫草中!
    走上碧雲寺已是下午2點半,距離關門時間還有1小時,雖有點累但還得硬撐走下最後將近4公里的下坡路。內人擔心我的遲歸,開車上來看看,我把登山杖交給她,也拿了一瓶解渴又能增加糖分的奶茶,邊喝邊加快腳步往下走。下午3時18分許終於回到大仙寺,而以9小時18分走往這幾進闖天關的小超馬越野賽。感謝主辦人國賓夫婦與眾家跑友的耐心等待,讓我在今年的關門馬能夠一口氣走遍關子嶺的三座大山並體驗那隱藏在荒煙漫草中的香火承續!這是我的140場頑走馬,完馬次數增至243場。
回到最上面
 發表回應 發表回應

討論區選單 討論區權限 由上至下檢視

Forum Software by Web Wiz Forums® version 9.73
Copyright ©2001-2011 Web Wiz

頁面執行時間為 0.14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