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高美溼地的風車陣中 |
發表回應 ![]() |
作者 | |
湯明輝 ![]() Senior Member ![]() 註冊日期: 2003-07-08 位置: 中華民國 台灣 線上狀態: 離線 文章數: 732 |
![]() ![]() ![]() ![]() 發表於: 2013-03-29 at 5:42pm |
闖進高美溼地的風車陣中 3/18清晨4時40分許,開車從國道1號三義交流道轉經國道4號至清水,參加台中縣慢跑協會主辦的2013年高美溼地馬拉松。下了高速公路之後,感謝主辦單位的義工朋友沿路指引交通,竟然前後花不到40分鐘,我與內人即穿過鐵道底下的涵洞,安抵鰲峰山運動公園,還很神奇地找到苦楝樹底下的停車位。看看時間還有40分鐘,本想在車上瞇個眼,可就因過於興奮而無法成眠,還是出去看看來自四面八方的舊雨新知吧! 6時整爆竹響起,大夥踩著穩健步伐,大步跨過起跑線跑上海風農路向大肚山頂邁進。起跑前幾分鐘,天色昏暗,天空飄下細細雨絲,大夥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久旱逢甘霖,或許可解大地之渴於萬一,憂的是雨中跑步總是不太舒適,況且還擔心春雷響起帶來不可預知的危險。大肚山台地位於大甲溪與大肚溪之間,屬於兩河流經平地之後的沖積扇台地,雖然高度不高,卻因位於海邊而時有大霧,今晨即是如此。跑上山之後,先前擔心的雷雨已消失,迎接我們的卻是籠罩山頭的層層濃霧,或許是溼度太大,呼吸道總覺得有些壓迫感,再加上這是一段長達4公里的爬山道路,難怪許多跑友改以步行。跑過了高速公路底下的涵洞,濃霧漸漸散去,我也來到設於忠義宮前的4公里處補給站,一群人擠在短短的補給桌前,友耐不住性的跑友四處亂竄,使得秩序稍顯凌亂。我悄悄地從旁閃過,等下一個補給站再補充水吧!過去經驗提醒我,起跑前先把腰包裡的小水瓶灌滿水,千萬不要寄望第一個水站。 跑過了第一個補給站,道路轉趨平坦,很快地也轉進中清路,右手邊雖是高牆鐵網卻也擋不住翠榕旋枝向外,不知高牆深處竟是何方,只從路邊指標依稀得知為清泉崗球場,機場、球場雖是一字之差,卻也意義完全不同,球場何需高牆鐵網庇護之?跑過了5K處,看看手錶為6時40分,速度有些慢,皆因方才4公里的爬坡,接著為下坡道路,我放開腳步,6K處為6時46分,這一公里居然只以6分鐘跑完,越跑越順,就以這種速度跑進神清路,除在7K處補充水分之外,一路挺進,陸續通過8公里、9公里指標。跑下大肚山,前方幾座高架道路橫跨在大甲溪上,高挺的橋柱從厚實碩壯的橋墩拔起,托住橫過天際的橋面,讓南來北往的車輛帶著人們穿越時空而過,雖說這些龐然水泥建物破壞了大甲溪出海口海天一線的自然美,但這不也是人類追求舒適便捷生活的必要之惡嗎?穿過了這些高架道路之後,我在7時10分踏進大甲溪堤防道,並在高架橋底下的10K 處補給站喝水、吞下兩小截香蕉,繼續往前跑。 大甲溪為台灣中部的重要河川,它發源於南湖大山東峰的中央尖溪,由於水力充沛加上兩岸堅硬的岩層,上游依序興建了德基、清山、谷關、天輪、馬鞍等水庫與石岡水壩,曾是台灣重要的水力發電來源。大甲溪出海口為平坦的沙岸,連綿十數公里寬,而形成了著名的高美溼地生態保護區,這也是此次馬拉松賽的主要路線,但是,只有全馬跑者才有眼福闖進高美溼地!跑進堤防道之後,許多跑友為欣賞大甲溪出海口之美景,紛紛跑上狹窄的堤防上,我則擔心堤上草長且路有不平而不敢嘗試,還是乖乖地跑堤外道路上。堤外道路亦有許多足以觀賞之處,像那蔓藤科的牽牛花,綻放出紫裡透白的喇叭狀花瓣,爬滿堤岸與路邊的野草間,野草叢裡還冒出點點不知名的小白花,據說這些都是小花蝶的最愛,只是此時煙雨濛濛,無法見到小花蝶翩僊起舞。再就是那從黑色灰燼中竄出的翠綠嫩芽,告示「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蓬勃生機。跑過了紅白相間的高美燈塔,來到17.5公里處的補給站,喝足了水、吃了幾顆香甜可口的小番茄,也給隨身攜帶的小水瓶裝滿水後繼續往前跑。很快地邁入18公里的路標,前方已有許多往回跑的快腳們陸續趕來,我也正式進入高美溼地區。此時為8時10分許,灰濛濛的天空飄下細雨,東北季風狂吹,濕淋淋的身體迎著強勁的海風略感寒意,讓我不敢停下腳步以免著涼,但也不時望向右手邊的溼地,墨綠色藺草叢裡與黑褐色土壤上,掛著許多白色保麗龍紙盒,清澄流水穿過的岩塊與漂流木的斷梗殘枝,擱淺著幾只寶特瓶與珍珠奶茶的空杯,幾隻白鷺鷥與雁鴨徘徊在水與草之間,我真擔心那細細的長腿會被那些不該出現的物件絆倒! 跑過了令人心醉與心碎的溼地區,來到唐吉柯德的風車大陣,我也在大陣入口處的20公里補給站喝了些水,感謝在這裡的服務的義工朋友,他們頂著強風為我們倒水遞送食物。唐吉柯德是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在1605年所創造出來的傳奇,事實上塞萬提斯本人就是一位傳奇人物,他曾因家道中落而參軍,又因派赴海外作戰俘而逃亡、入獄,回到西班牙之後始致力於文藝創作,唐吉柯德傳即為他的成名作。唐吉柯德為中世紀的落魄騎士,他騎著瘦馬、手拿長矛在隨從桑丘與夕日餘暉的陪伴下,把羊群、風車視為敵人而衝殺,卻為風車拍打得鼻青臉腫。這裡的風車不管是數量與體型較之中世紀的大多了,且全是鋼筋水泥的建物,或許是還未運轉,因此跑在風車陣中,聽不到哄哄的低頻蜂鳴聲,帶給我的只是碩大之美與造型之美。前些日子,在家中看客家電視台的村民大會節目,討論風力發電問題,苑裡通霄一帶也出現許多現代唐吉柯德,想盡一己之力驅逐風車大陣,因為他們擔心低頻的蜂鳴聲影響居民健康,同時亦擔心風車轉動的熱氣破壞氣流而影響降雨量。當時曾想或許這就是所謂的NIMBY﹝Not In My Backyard﹞的心理,幾經思量,卻又不然,畢竟我不是身在其中者。跑著、想著,不知不覺通過折返點,回到23公里的路標,再經一陣衝刺,跑回關鍵的25K處,看看手錶正好9時整,今天狀況良好,完跑應該不成問題。 今晨的重心雖是高美溼地,但就濕地所處之行政區來說,它是屬於台中市清水區。清水古名牛罵頭,是拍瀑拉族Gomach社的譯名,在中部地區來說,算是開發較早,且因位於河海交界處,自古即是魚米之鄉,再加上大甲溪上游的原住民出產的山產亦多集中於此地轉銷他處,此地便成先民的重要貿易中心。日據時代,首任街長楊肇嘉以此地水質清澈甘美而更名為清水。清水經長期開發,文風鼎盛,早在台中縣時期,縣的文化局與文化中心即設在清水,我曾經受邀到文化中心觀賞慕夏的畫展,對此地留下深刻的印象。清水音樂節也是此地一年一度的盛事,邀請國際著名音樂家與音樂團體饗宴鄉里,更令我這位音樂愛好者醉心不已,因為一個小小的市鎮居然有此高度舉辦高素質的藝文活動,怎不動容?邊跑邊想清水的往事,我陸續通過30k、32k,此時陽光從雲縫洩下,氣溫逐漸升高,再加上附近有家砂石場,砂石車往來掀起的飛揚塵土,著實讓我吃了一番苦頭,還好約莫20分鐘之後,太陽躲回雲層,我也跑過砂石車經過之路,來到35k處,看看手錶,時間為10時25分,再有7公里即可完跑,應可於5個半小時回到終點。想到這裡,心情十分輕鬆,也順利通過36k與設在台一線上的37k,正式進入最後五公里大肚山腳下的五福圳區。 五福圳舊名為大甲溪圳、牛罵頭圳,於清朝雍正年間由牛罵頭土官結合庄民共同興建,引大甲溪水入圳,流經清水、沙鹿與梧棲,灌溉沿岸的農田 ,使這一帶成為稻米之盛產地。今晨跑的這一段,沿著大肚山麓往南走,西邊一帶為水田,一平如鏡的水面上冒出一行行綠油油的新栽嫩秧,仰著頭迎接初春的來臨,另有部分水田改種芋頭,纖細修長的芋枝頂著如手掌般的翠綠芋葉,隨著微風輕擺;東邊一帶則為生機勃勃的野草叢,青青的野草裡蛙跳鶯飛彩蝶起舞,點出大甲溪畔的三月天。感謝主辦單位的巧安排,讓我們在賽程的最後 |
|
![]() |
發表回應 ![]() |
討論區選單 | 討論區權限 ![]() 您 不能 在此討論區發表新文章 您 不能 在此討論區回應文章 您 不能 在此討論區刪除您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此討論區編輯您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此討論區舉行投票 您 不能 參加此討論區舉行的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