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農村巡禮 |
發表回應 ![]() |
作者 | |
湯明輝 ![]() Senior Member ![]() 註冊日期: 2003-07-08 位置: 中華民國 台灣 線上狀態: 離線 文章數: 732 |
![]() ![]() ![]() ![]() 發表於: 2013-12-31 at 5:33pm |
農村巡禮─記雲林2013年農博虎尾馬拉松 清晨6時15分走出昨夜寄宿的旅店,依著智慧型手機導航系統指示,很快地找到今晨馬拉松賽事的場所。下了車,在昏暗的天色裡,我彷彿進入蒙古大草原,強忍著東北季風的呼呼吹襲,拉緊衣領並在路燈的照拂下,總算找到可以躲避強風的帳棚,我們也在這裡做好出賽的準備。 7時整準時鳴槍起跑,我們在地方仕紳祝福下,踩著輕快的節奏依序地跑出起跑線,跑在寬廣的大馬路上。跑出了拱門後,天色已大白,加上前面快腳們已拉開了人群,就像虛竹子解開珍瓏棋局一樣,形勢豁然開朗,這才發現我們真的寄身在大草原中,只是這裡不是蒙古,而在虎尾,在高鐵雲林站前的土地重劃區裡,道路寬闊筆直,重劃區的土地格局方正,正等待商人們開發,去填滿這一塊塊的空格。這裡原是農耕用地,在有力人士大筆一揮之下,頃刻間即成為等待商人開發的大草原,滄海桑田還需30年,而人定勝天,尤其是握有公權力者更是比天大。比照其他高鐵站周遭的開發進度,或許還要一段不算長的等待期,但對商人來說,屯地仍是值得一試的投資。我邊跑邊想,不知不覺跑出了重劃區,跑進了雲林科技園區,也進入虎尾科技大學前的學府路,並在這兩大科技重鎮之間的周邊道路繞行一圈之後,跑出了虎尾鎮,跑進了典型的雲林農村。 跑進雲90鄉道之後,那一望無際的大平原,讓我充分體驗到數大即是美的壯觀。這裡是雲嘉南大平原的北邊,曾是台灣的大穀倉同時也是舉世聞名的糖都,時至今日稻米與糖的重要性雖已消退,但其他農作物的產量卻也影響我們的生活。像那一畦畦油綠綠的蒜葉頂著刺骨寒風逐漸茁壯,那經過一季生長茁壯而結實累累的玉米正等帶著農人收成,那一股股隆起的鬆土正等待農人栽下蒜苗與玉米粒,那三五冒著寒冬彎著腰梳土施肥栽種菜苗與菜仔的農夫農婦,那不畏風寒仍翩僊飛舞於小黃花之間的小白蝶小黃蜂,還有那圓形球莖上插滿墨綠色波狀葉片的大頭菜以及葉肉白皙豐滿肥碩而葉片呈嫩黃色的芥藍菜覆蓋在肥沃的旱田裡,在在都顯現出農村無比的生命力。感謝主辦單位的安排,讓我有機會趕在歲末寒冬之時,暫時遠離北台灣的陰冷濕寒,而在農業之都的清晨回味兒時的生活點滴。 享受著農村之美,不知不覺已經進入第2個補給站,即光復庄的泰安宮,我也在水站裡給隨身攜帶之水瓶加滿水,並順手拿過幾瓣橘子,繼續往前跑。此時已跑離虎尾而進入土庫,這條道路頗為寬闊,道路兩旁仍然是栽種菜蔬之類的旱田,道路旁一排灰白色樹皮腰身粗如汽油桶的不知名路樹,從樹根造成柏油路面之隆起甚至破損與樹幹之體型來看,原以為是黑板樹,但細看樹葉以及葉片末端所結成之穗狀花卉又覺得不像黑板樹,問村民亦得不到正確答案,只好放棄追根究底,繼續往前跑。接著過了第三個補給站,即新庄奉祈宮,這座尊奉湄洲媽祖的寺廟,建於清朝乾隆59年﹝1794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興建之初係以竹架茅草搭建,因此又有「竹筒媽」之稱,這裡最出名的民俗技藝為美女花鼓陣,經常在各類迎神賽會上表演,可惜今晨無緣見識。跑過了頗具規模的新庄國小,道路往左轉,居然跑進了甘蔗園,右手邊輕軌鐵道上保留著數節運送甘蔗之車斗,這裡原是台糖的原料集貨車站,蔗糖式微之後,成為供後人緬懷的古蹟。虎尾的開發很早,其原因之一就是此地適合栽種製糖用的甘蔗,於日據時代設置之虎尾糖廠一直就是扮演著帶動虎尾發展的火車頭,時至今日,製糖之光輝雖已不再,卻也為虎尾留下珍貴之文化遺產,包括虎尾糖廠、小火車鐵道、驛站以及虎尾鐵橋。 跑過令人懷念的甘蔗園區,來到158縣道。這裡屬於寬闊的大馬路,雖然主辦單位劃設專供跑友的左側車道,但我還是謹守我的原則,儘量踩在最外側之白線上,因為安全要靠自己,那紅色圓錐並不能保護你。就這樣謹慎小心,我逐漸接近橫越在前方的高鐵,突然間跑道往左轉,從一座大型的牌樓下通過,來到第6個補給站北溪庄的龍安宮。龍安宮主神為中壇元帥,也就是三太子,據說早在清康熙年間﹝1717年﹞,它原是一間以茅草蓋的小廟,供奉蕭千歲,故稱千歲爺廟,以後又增加供奉清水祖師與九天玄女,至乾隆年間的1765年,再加入三太子,時至今日,反而以三太子為主神,或許也可以理解到台灣人在信仰上的包容力。這裡最著名的人文藝術,就是剪紙藝術圖案,一進村子即可在圍牆上或是房屋的外牆上發現大紅色圖案,包括12生肖圖、象徵富貴的牡丹花、象徵吉祥如意的雙雞圖、表現活力的龍騰魚躍以及舞龍舞獅等等不一而足,其實這些圖案並非以紙張剪成,而是利用北方剪紙藝術圖案一筆一畫地畫在牆壁上,由於種類多且生動活潑而成為遊客爭相拍照的對象。 跑過了藝術氣息濃厚的北溪庄,跑進北溪路,並經一陣努力奔馳,望見前方轉角處有座廟宇,此即墾地里的土地公廟,廟前的水溝上加蓋了三個高低有別的水槽,槽裡栽植浮萍水草之類的植物,水由高處依序往向下流,至第三個水槽流出者已成為清澄的水,或許它要告訴人們大自然自有它自己的調養生息法!通過了土地公廟,再繼續往前跑。墾地里原是由黃姓與廖姓兩家開墾,他們以麻竹筒與茅草蓋房子,因此又稱為竹筒庄,墾荒者引進北虎尾溪之河水灌溉,三年有成,其後又吸引鄰近鄉鎮甚至外縣市者至此開墾,當時落戶之364家即有34姓之多,堪稱移民之鄉,此地也改稱墾地里,以追念先民墾荒之功。跑過了墾地里,我們也終於穿過了高鐵下方,而進入最後一段廉使里的路程。廉使里的永興宮供奉北極玄天上帝,據悉當初原係從大陸迎奉上帝公至高雄,迎奉者路過虎尾廉使里,第二天發現神像黏在大白菜上,經擲筊請示,上帝公表示要在此落座,因此永興宮供奉的上帝公又稱為黏菜上帝公。永興宮還曾經發生一件怪事,即失蹤77年的香爐,居然在上帝公之託夢下於台中找回,據說上帝公指示該香爐底下有「大明宣德年製」,廟主查閱文獻始知確有此事,最後以新香爐換回古文物香爐。這些鄉野奇譚是真是假無須追問,但因有這些傳奇而增進民眾的信仰與村莊的內聚力,這就是鄉村的可愛,我的家鄉也有很多這類傳奇,我也喜歡聽這種傳奇。 來到永興宮前,發現補給站上擠滿了跑友,我跳過補給站,直接往起跑點跑,9時30分許通過拱門,再來第二趟鄉村巡禮。此時天色雖已開朗,但仍是寒風刺骨,跑者之熱力不減,由其是那些三百馬、兩百馬與一百馬的陪跑團,高舉五顏六色的旗幟迎著寒風發出咧咧之聲響,搭配著各式各樣的口號與穿插打諢的呼聲,既壯觀又輕鬆,像是廟會中陣頭,不是嗎?前面即有一隊陪跑團,領頭者為一輛大腳吉普車,車頭強力喇叭放出高分貝音樂,車上還有鋼管舞孃隨著音樂扭動身軀,讓主跑者與手持大旗之陪跑者Hi翻了天,他們真的把虎尾的農博馬拉松當作廟會來辦! 虎尾之名來自虎尾溪,但這種說法太牽強,我曾查過當地史籍,得知早在清乾隆時期,有漳州詔安人郭六才者至此開墾,並在住家後面加蓋一間草房供往來旅客住宿休息,鄉人問他們住在哪裡,這些詔安人答曰「后尾」,客家詔安腔的后尾就是後面之意,此即虎尾之由來。此地張廖家之祠堂有一對楹聯「崇連祠堂詔邑山遴鯤島峙,遠尋地脈官陂水河虎溪流」,亦透露出祖先係從詔安縣官陂鎮移居到虎尾溪畔,而詔安人就是客家人。先前曾說虎尾開發得早,因此留下許多文化遺產,在這麼豐富的文化蘊底裡,此地也孕育出許多藝文奇才,有通天教主之稱的布袋戲五洲劇團創辦人黃海岱老先生就是其中之一,而他的後代黃俊雄先生的霹靂布袋戲團更是名聞遐邇。想著史艷文與藏鏡人的拚鬥,想著西卿的粉紅色的腰帶與苦海女神龍,我陸續通過泰安宮、奉祈宮、龍安宮,再度來到墾地里的土地公,再有4公里即可回到終點,我在這裡的補給站裝滿水,整理好衣服,準備以帥帥的姿態通過終點。 今年選出的代表字為「假」,個人感觸很多,以前受的教育告訴我要說實話,以前的教育也告訴我做人要腳踏實地。當今檯面人士不管是朝野或是商界,年齡與我相當,受的教育想來也跟我沒有多大差別,為何踏入殿堂即假話甚至鬼話連篇,究其原因就是利字,包括權力與利益。時代雜誌選出的2013年代表人物教宗方濟﹝Pope Francis﹞,幼時曾因溫遜謙和而被授予「最謙遜獎章」,但在第二天即被收回,因為他當天佩掛這枚獎章上學,從這次教訓,他確實領受「真」的真諦,那就是不但不能虛假,甚至連接受褒獎也不能張揚。想著這些,想到自己,還真有點汗顏,因為面對別人對我恭維,有時還會覺得些飄飄然。暫且不管這些,因為還有最後一里路要跑,還是依照往常方法,配合著「一二、一二」的答數聲,腳步越來越快,終於在12時35分許踩進終點線。感謝主辦單位精心安排,讓我有機會在雲林的農村作了一趟最有意義的巡禮,也感謝主辦單位與沿途義工朋友之協助,讓我在最舒適的狀況下以5時31分完成我的第85次馬拉松! |
|
![]() |
發表回應 ![]() |
討論區選單 | 討論區權限 ![]() 您 不能 在此討論區發表新文章 您 不能 在此討論區回應文章 您 不能 在此討論區刪除您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此討論區編輯您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此討論區舉行投票 您 不能 參加此討論區舉行的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