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跑在大學之道 |
發表回應 ![]() |
作者 | |
湯明輝 ![]() Senior Member ![]() 註冊日期: 2003-07-08 位置: 中華民國 台灣 線上狀態: 離線 文章數: 732 |
![]() ![]() ![]() ![]() 發表於: 2014-04-10 at 1:47pm |
跑在大學之道 盼望著、盼望著2014年明德水庫馬拉松終於到了!4/6清晨6時40分整,起跑槍聲響起,大夥從水庫廣場依序踩出狹窄的拱門,隨即右轉進入苗126縣道,通過了店門仍然深鎖的商店街之後,馬路變為更為寬闊,而跑者的腳步也逐漸加快,不一會兒,寬闊的大跑路上只剩下疏疏落落慢跑如我者,我們也趁此機會相互打招呼,彼此加油打氣,希望今晨能有涼爽的時光,順利跑完這場令人擔心的小超馬。 跑過2公里之後,我雖已滿身大汗,道路亦已略有坡度,但還能慢慢地往前跑,只是不能再邊聊天邊跑步,更多的跑友漸漸離我遠去,我只好開始享受我的獨跑樂趣。這是一段靠近湖濱的道路,我不時望向右方,讓目光穿過樹梢與竹葉尖縫,捕捉瞬息萬變的湖光掠影,此時湖面雖是平靜如鏡,但因我的奔馳而使眼光晃動,從而感覺湖面時而上下波動、時而變形、時而消失、時而重現。再繼續往前跑,道路轉向左方,這是一段下坡路面,我也趁機加快腳步,在體力允許的範圍內多趕一些路一向是我的路跑原則,就這樣我陸續跑過兩段下坡路,來到第三補給站,喝過水也給小水瓶加滿水,再跨過新建的環湖橋,跑進水庫南側的16號鄉道。 跨過環湖橋之後,真可謂「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是一條猶如被遺忘的鄉間小徑,路面平直寬約2至3公尺,挺拔的檳榔樹夾道,檳榔樹外則是雜樹與雜草叢生處,落英繽紛吸引許多小鳳蝶翩僊飛舞於其間,雜木林裡鶯鶯燕燕啁啾之聲不絕於耳,一些較為敏感者,聽到跑友的腳步聲隨即從草叢枝頭處向四面八方竄出,倒應了王維的「到大啁啾解游颺,各自東西南北飛」的詩句。再繼續往前跑,這是一段爬坡路面,道路兩旁雜木與竹林遮天,尤其是右手邊較低漥之處,雜木群裡纏繞著墨綠的蔓藤,而與樹底下的雜草共構成充滿野性與生機的原始山林,這是未經人類蹂躪的原野,我不知它還能維持多久,因為方才的檳榔樹林邊已有民宿入侵。這段路由於終年不見天日,跑在其間略顯陰涼,我不敢停下腳步以免毛細孔大開的身軀吸入寒氣。跑上了山頂,接著就是急轉下坡,因為退化性關節炎,我只能以點煞方式慢慢跑下坡,就這樣連續跑了三公里的林蔭小道,回到較為寬闊的道路,也像從原始回到文明,接受陽光也看到車輛與人群。 明德水庫原稱後龍水庫,政府在1966年6月於頭屋鄉明德村的老田寮興建土壩,把後龍溪支流老田寮溪的溪水攔起來而成水庫。明德水庫之名雖是起源於明德村,但真正原因應是源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此地象山村有一孔聖廟,即可為佐證。為了尊敬本地居民對孔聖人之崇拜,我決定把這次的慢步遊記定名為「跑在大學之道」,希望跑在環湖道路上領悟到知識分子始於勤修德性淨化心靈、使民親近終於達成至善境界之責任。想著這些,我終於跑回起跑拱門,第一圈花了80分鐘,繼續第二圈的繞湖之行。 明德水庫裡有三座小道,其中一座位於起跑點約500公尺處,有座吊橋連接,名為日新島,這又是取名於大學裡的「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期望知識分子能夠時時刻刻不忘進步。我對這三句話感受尤深,因為能夠不斷地充實自己,使我自己在職場上得心應手,我甚至把兒子命名為亦新,就是期望他能像老爹一樣,永遠能夠接受新觀念、新作法。這座日新島上據悉廣植果樹,不知是哪種果樹,從吊橋的入口處看,還必須買門票才能進入。第二座小島為鴛鴦島,聽說具有原住民特色,只是沒聽說頭屋也有原住民。第三個小島就是即將到達的也是126線道路最高點的海棠島,不知其內是否有春睡之海棠,光是島內有座永春宮,就讓人有過多的想像空間,這裡也有座吊橋。跑過了永春宮,道路開始下坡,此時約為8時30分許,太陽已從雲層裡探出頭來,預告今晨將是烤肉的時光,而幾位速度極快的高手從我身邊閃過,看到他們的快跑英姿,真是羨煞人也,難怪有位跑友說,「真是令人『恨』得牙癢癢的」,我知道他不是恨也不是嫉妒,而是無比的尊敬! 跑過了環湖橋,再度來到檳榔林中的世外桃源,此時陽光普照在繁花雜草之間,在花朵與葉片邊緣鑲上金光,襯托原來的色彩,讓紅的更紅、黃的更黃、紫的更紫、綠的更綠,許多跑者紛紛拿出手機相機,想把這裡的繽紛與鬧意帶點回去,我只希望我能運用我對文字的有限掌控能力,透露造物者之巧思於一二。跑過了16號道路的第二個補給站,道路來個急轉彎同時也是坡度頗大的下坡路,迎面而來者是一座栽滿檜木的山壁,檜木挺拔的身軀披掛著墨綠的針葉,把這座山頭變成一座綠中帶黑的大屏風,守護靜臥在此的湖面。到了谷底,道路再來個大轉彎,湖面出現在右手方,湖邊的林木區像是茄冬樹,橢圓形的葉片閃爍著點點金光,與波光燦燦的湖面相互輝映,最奇特的是此地的湖面呈狹長且彎曲狀,從這頭望向前方,兩岸的茄冬樹林像是迎接歸賓似地,把七重門一層一層地向兩邊緩緩地打開,當然民宿業者也不會放過這樣的湖光美景,我只希望他們不要太貪心,多留一些給遊客與後代! 第三圈,太陽更大熱力更強,跑在毫無遮蔽的北面寬闊的道路上,真是難受極了,我走走跑跑,好不容易撐過了這段5公里長的道路,進入檳榔林裡的秘境。跑第一趟時,我很想學湖濱散記的梭羅那樣,在這個如秘境般的湖邊蓋座白色小洋樓,在春寒料峭的天氣裡,泡上一壺熱呼呼的椪風茶,呆坐窗口望向煙雨濛濛的湖面;在夏季下起西北雨時,手拿冰涼的綠豆湯,守著窗口聆聽驟雨打芭蕉的叮咚聲,靜靜觀看湖面因疾風驟雨而起的波瀾;或在春暖花開季節裡,漫步於湖邊,讓繽紛落英從身邊飄下,聆聽黃鶯與跳蛙共譜春之奏鳴曲;或在嚴寒的冬季裡,約三兩好友秉燭圍爐共翦西窗話當年!可我知道這將耗費更多社會資源,因為在現實社會裡,在野地裡加蓋一座房子,接著就是文明設施的引進,同時也將對自然環境造成更大的破壞,所以還是打消常住之念頭,而把自己變成遊客就好了,何況老家離此只有25公里。 第四圈,身上披著沾滿水的大毛巾,頭頂濕淋淋的鴨舌帽,加上太陽眼鏡的心理作用,我忍受住酷熱的天氣,可是寬闊的道路上,除了來往車輛規矩地行駛在三角錐的另一邊之外,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只有我孤伶伶地跑在126道上,好不容易來到環湖橋,還剩下6公里,應該可在時限內跑完!最近看了一本存在主義女作家西蒙波娃寫的一本書「西蒙波娃的美國紀行」,這是她在1947年第一次到美國訪問的日記,其中一段對美國社會做了這樣的描述「樂觀主義是維繫美國社會和平與經濟繁榮的必要條件。…因為這個社會建構在信用與消費上,人與人之間必須互信。」想到這段話再看過去期間我們社會所遭遇的紛紛擾擾,我們的工業生產已經逐漸式微,台灣經濟的未來可能要依靠消費,而人們敢不敢消費就取決於對未來之樂觀或悲觀,社會動蕩就像家庭陷入困境,誰還能對未來抱持樂觀呢?不管是哪方面的領導人,他們的責任就是要帶給人們光明的未來,所謂「有夢最美希望相隨」,可是…,唉!不想了,反正自己是臨退之人,何必自尋煩惱。
16號鄉道路標2公里處,路旁有座迷你土地廟,陪襯在旁者則是一棵碩大無比的龍眼樹,為土地公遮住陽光,也為居民提供消暑知去處,碧綠的枝葉間開滿了金色穗狀花,更預告今年將是龍眼的豐收年。其實不只這裡,上周在八卦山跑馬時,我即為龍眼與荔枝之金色穗狀花佈滿在山頭與溪谷裡而開心,這是果農的期望,也是內人的期望,因為她喜歡荔枝與龍眼。跨上大壩,慢慢地跑完最後400公尺,就在水庫管理中心前的樹蔭下見到內人,她開心地說她獲得女60歲組11.41公里的第一名,領取一座精美的琉璃獎座,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我也在她的陪伴下,踩過終點線,而以6小時39分完成大學之道的小超馬!感謝主辦單位與義工朋友的協助,這是我的第93次馬拉松! |
|
![]() |
發表回應 ![]() |
討論區選單 | 討論區權限 ![]() 您 不能 在此討論區發表新文章 您 不能 在此討論區回應文章 您 不能 在此討論區刪除您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此討論區編輯您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此討論區舉行投票 您 不能 參加此討論區舉行的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