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者廣場 首頁
論壇首頁 論壇首頁 > 長跑相關討論與資訊 > 比賽感想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RSS Feed: 跑在後龍溪上
  常見問題集 常見問題集  搜尋論壇   行事曆   註冊 註冊  登入 登入

跑在後龍溪上

 發表回應 發表回應
作者
訊息
湯明輝 由上至下檢視
Senior Member
Senior Member


註冊日期: 2003-07-08
位置: 中華民國 台灣
線上狀態: 離線
文章數: 732
文章選項 文章選項   引述 湯明輝 引述  發表回應回覆 直接連接到這篇文章 主題: 跑在後龍溪上
    發表於: 2009-09-29 at 3:00pm

            跑在後龍溪上--2009年苗栗馬拉松參賽記

    鑼鼓鬧場許久的苗栗國際馬拉松,終於輪到生旦淨末丑上場了。2009927日清晨6時整,7000名參賽好手在倒數計時中,秉氣凝神就等那起跑聲響起,衝出起跑線。很快地,在大湖溪上的台3線新橋上形成萬頭騷動的人龍,待我跨出橋時,先頭部對早已進入72號東西向快速道路亮著暈黃色燈光的隧道,此時天空飄著細雨,謝天謝地,今晨不像昨日36C的酷熱,眾跑友皆得免去烈日當空的苦刑。

    今天的路程從雪霸國家公園汶水遊客中心出發,短暫地經過台3線後,進入從汶水通往後龍的72號東西向快速道路,而這條高架道路也正好架在後龍溪之溪谷上,腳程慢如我者皆有福了,因為我們可以邊跑邊觀賞兩岸河谷風光,就像今晨跑在高架道路上,河谷兩邊青翠山巒似乎伸手可及,而從山凹隨風飄來的水霧,緊貼著顏面化成點點水滴,隨著頭手的擺動四處飛揚。尤其是一層層高低起伏的山巒,像筍殼那樣交織著,跑在其間就像進入重重翠綠色的圍幕中,印象所及好想只有長江三峽才有此種風貌。後龍溪從後龍出海,它的上游就是汶水溪,過了汶水之後即稱大湖溪,大湖溪進入苗栗之後,接收了由南而來的老雞籠溪充沛水流後改稱後龍溪,而72號東西向道路幾乎就是架設在這條流之上。跑出了隧道,大夥腳程越跑越快,因為道路約略下坡,我也在不知不覺中加快腳步,而在5公里處的水站喝了一口水,也看了手錶,5公里花了30分鐘,是快了些,該調整腳步,我這樣告訴自己。

    記得母校三義國中校歌的前兩句為「翠巒疊疊吾校在,東望雪嶺西濱海」,當時就像唸兒歌那樣跟著大夥一起唱,根本不知道其中之意義。近年來,由於參加慢跑運動,學會了所謂的「慢活」,再加上最近兩三年常回故鄉探望,每回經過苗栗到三義路段時,我都會望著東邊層層起伏的山巒想起這兩句歌詞,原來這樣一層層縱貫南北高低起伏而層次分明的山巒,就叫翠巒疊疊,那由一道道由墨綠寶藍而延伸到遙遠天際的淡藍與灰白,或許就是所稱的雪嶺(雪山山脈)吧!我邊跑邊想,終於跑出了大湖鄉界,來到銅鑼與公館交界之處,那座落於大湖溪上灰綠色「人」字形鋼骨橋就是通往銅鑼的通渠要道,而右手邊也就是道路北邊,綠油油的稻田夾雜著疏落莊園之處,就是公館鄉,再靠往欄杆往下望去,一畦畦搖擺著綠色波浪的園地,正是此地著名的芋田,搖曳生姿的闊葉下就是我最喜歡芋頭,我喜歡它的甜而不膩、喜歡它的爽朗可口、更喜歡它隱藏在虯髯鬚張外貌內的翡白。這種本屬於台灣原生種的植物,曾被不明就裡之人拿來當外來移民的象徵,殊不知被稱為本土象徵之蕃藷才是外來種,可笑復可悲啊!其實管它是本土或外來種,只要能養活人口,只要對身體有益,都是好的作物,不是嗎?

    瀏覽過綠意盎然的芋田風光,繼續往前跑,來到著名的龜山橋,老雞籠溪南來由此注入後龍溪而形成更大的水流,河面寬闊水流湍急,只要是颱風季節,這座龜山大橋經常為洪水所苦甚至被沖垮,直至最近情況才有改變。過了龜山橋,道路逐漸下降而最後成為平面道路,後龍溪也跑到道路的東邊,而河岸也與72號道路平行,並肩齊步同往後龍。看到橫跨路面的看板,我知道我已經進入苗栗市,從南苗經中苗再到北苗即可回頭,跑著想著,來到15K處的水站,喝些水歇歇腿繼續往前跑,此時前幾名的快腳已隨著嗚嗚聲的嚮導車從濛濛細雨的遠方飛奔而來,轉瞬間從眼前通過,還好我已離了補給站,不然真會擋住他們的去路,看來我得加快腳步,否則無法在時限內跑完路程,於是鼓起勇氣繼續往前跑。

    820分許通過折返點,拿了信物並與雨中服務的朋友說聲再見,我回頭了,邊想邊跑,以這種成績推測或許可在5小時左右回到終點!此時,雨已停了,經過晨雨清洗過的遠山格外清澄,遠近之層次更為分明,我邊跑邊想,前些時日聽了王聖人(監察院王院長)演講「公務人員之境界」,他舉19世紀美國一位黑人植物學家Carver為例,Carver一生奉獻黑人教育,教導黑人栽種棉花與花生,常說「教育彷彿是上帝給的鑰匙,解開黑人貧窮的鎖鏈」,美國發明家兼企業家愛迪生高薪挖他,他以「生命對我的意義,就是幫助我那苦難的黑人同胞。」而婉拒。王院長說這就是公務員的境界,他勉勵公務員要有「假若我當上部長,我要讓…怎樣怎樣」的企圖心,當時我曾想「馬拉松跑友的境界」又什麼呢?我們只是喜歡跑步而跑步嗎?過去期間,我曾以跑馬之目的除了健康之外,就是尋找寫作題材來自我期許,這種看法還是為了自己,境界還是不夠高,我們能否在喜好跑步之同時也為社會做一些有益的事呢?我們至少不要增加別人的負擔吧!那就以「留給後世一個乾淨的大地」為跑馬的境界吧!想到這裡,看看道路上滿地隨風飄散的紙杯與放在路邊圍牆上的寶特瓶,真令我汗顏,那至少還有半瓶水的寶特瓶要是掉到橋下打到行人或是車輛,將會是怎麼樣的後果?挨罵或是要負責的鐵定是這些服務人員與主辦單位,跑者難道不會略感有愧於心嗎?我看還是少說為妙,得罪那些「唯跑步者」,少不了遭到圍剿!

    看著令我難過的滿地紙杯與路面鼓勵跑者的噴漆,我想還是改看含笑的遠山,或許心情會放鬆些。此時我已通過12.5K的補給站,時間為4小時,還能達到昔日羅馬軍團急行軍的標準,心情也隨著微風之吹拂而變為開朗,但腳勁卻有些吃力了,肚子也有些餓了,我停下腳步,拿出內人幫我準備的花生餅乾,配著和了運動飲料與話梅的開水,一小片一小片細嚼慢嚥,吃了兩包,以稍解轆轆之飢腸,就這樣我又往前推進了5公里。最後的7.5公里為一緩緩上升的長坡,腳勁不足如我者已將氣力放進,我盡量靠路邊跑,一方面不要妨礙救護車、補給車與巡邏車之行走,另一方也邊跑邊觀賞橋下澄澈見底的溪水,以及流水繞過巨石所形成的陣陣浪花,仔細聆聽汩汩流水聲,心想大湖人真有福。這一片層層山巒所環繞的溪谷,曾經留下過多少先民之足跡,兩年前在公視觀賞過客家作家李喬先生名著「寒夜」改編的同名連續劇,見證先民蹠手胼足開啟山林的艱辛,看到阿強伯在寒夜中抵擋狂風暴雨的韌性,曾為這些先民流下眼淚,再看到地方惡紳勾結官方將原墾者變為佃農的惡行惡狀,也曾義憤填膺,因為這些故事就發生在客家先民身上,這些故事就是大湖先民的斑斑血淚!

    跑著想著這些故事,我穿過一層層的碧綠圍幕,通過了開礦隧道,再有2公里就是目的地了。此時道路約略下坡,我奮起餘勇,勉力提起略顯疲憊的雙腳,一步一步往前跨,通過了最後一到隧道,跑下了72號快速道路,跑回了台3線,就在橋的另一端見到苦後多時的內人,交過腰包隨手接了她遞過來的一杯溫紅茶,潤潤喉頭,帶著回甘的茶香一口吞下,再往前跑,轉個彎往東繼續跑,終於踩進了終點線,我以5小時36分完成我的第41個馬拉松。感謝鄉親之服務與鼓勵,也感謝老天之恩賜,讓我能在涼快的天氣裡,盡情地跑在東西向快速道路上,享受無憂無慮的慢跑活動。ClapClapClap

回到最上面
 發表回應 發表回應

討論區選單 討論區權限 由上至下檢視

Forum Software by Web Wiz Forums® version 9.73
Copyright ©2001-2011 Web Wiz

頁面執行時間為 0.06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