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去年9場比較,2012台灣超級馬拉松賽事增加到19場,無論數量或品質都顯著提升、且更多樣化,總體來說是豐收的一年。分析賽事類型、與區域分布並進一步討論。結論指出:宜積極引進超馬多日賽,強化賽事資訊統合以及成績登錄統計平台,朝向區域均衡發展以回應廣大分眾的期待。
首先賽事多樣化包括:新增「台北國際超級馬拉松嘉年華」結合48、24、12、6小時繞圈個人、團體接力賽。系列賽則以「第二屆開廣飛跑盃50公里超馬」台中、高雄及台北三場首開先河。凌晨起跑則為適應南部炎夏日照特殊考量,「國境之南- 墾丁123公里超馬邀請賽」獲得參賽選手的認同。
其次質與量的提升,先依賽事品質來看:超馬賽不惜致送高級環保杯要求選手配合垃圾不落地。也特別恭喜2012年12月9日「東吳大學24/12小時超馬賽」首次達成金牌賽事的標準,符合男子240km、女子220km以上者共五位。就數量來說,爆增到今年19場「中華超級馬拉松跑者協會」一口氣辦了6場功不可沒。
從型態分析:2012年定時賽三場,定距賽佔其中的16場相當於84%。全年無多日超馬賽事。另就比賽場地區域分佈觀察,可以看出主要比賽集中在北部達12場、南部次之5場。中部及東部各1場、而離島則為零。
進一步檢討至少發現下列幾個問題。其一、超馬賽事訊息發布並無完整體系且各行其道,訊息並不完整。其二、成績公布、登錄及統計缺乏公認的平台。因此超馬場地紀錄、全國紀錄可能產生混淆,自我標榜也缺乏公証及完整性。其三、定距賽既多且雜。除100公里為IAAF國際業餘田徑協會所認定的標準比賽,50公里為超馬公認入門磚之外,賽程從44.4、48.8、53.5、61到65公里相當多元。其四、設定最低門檻各行其是。因為賽程多元,很難建構一套爭議較少、可接受公評的原則。
總之打鐵趁熱,超級馬拉松在多樣化及質量的俱增情況下宜積極引進「多日超馬賽」。對賽事分布過度集中於北部,不利於區域均衡發展宜加改善。至於建構超馬賽事資訊及成績登錄統計平台,有賴大家攜手努力持續向前邁進。
全文點閱: http://www.taipeimarathon.org.tw/story/102/2012um.pdf" rel="nofollow - http://www.taipeimarathon.org.tw/story/102/2012um.pdf
參考資料: http://www.taipeimarathon.org.tw/story/101/%E9%96%8B%E5%89%B5%E7%9A%84%E4%B8%80%E5%B9%B4%28%E5%9C%96%E6%96%87%E7%89%88%29.pdf" rel="nofollow - - 建國百年台灣超級馬拉松總結報告
------------- http://www.tgchen.net/search/label/運動" rel="nofollow - http://www.tgchen.net/search/label/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