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七鋼琴演出
得悉有七鋼琴在戶外演出,就決意前往聆聽,後來更知悉為瑞士來人,更不可錯過,非遠來的和尚會唸經,實際上台灣也有不少鋼琴造詣 不低者,能夠被聘請來台演出當然更都有兩把刷子。媽媽和女兒出國去了,到上海訪友,九年生無興趣同往,仍然決意單獨前往。將近七 時二十分才出門,因為距離夠近,仍然在開演前到達,兩廳院前方階梯果然如所預期坐滿了人,舞台就在兩廳院之間,異於歷次之戶外演 出者,僅僅為平面,並無高高的台子,觀眾就圍坐在四週,這時應該也有五千人以上等著開奏。
主持人介紹後就開始演出,除了七人負責鋼琴外,還有一個人居間負責打擊樂部分,舞台左後方〈西北角,舞台正面向著神位《東方》也 是符合一般宗教表演的〉則有三位吹奏銅管樂者,演出之曲目為新編的曲子,不是古典的曲目,很有爵士風味,輕快的節奏很適合年輕人 。廣場上除了正襟危坐者外,還有輕鬆坐著的,更有索性躺在地上聽的,不時有人進進出出,這就是戶外演出的特色,隨時可來隨時可走 。不過若身在觀眾中,卻於曲子尚未演奏完畢隨意進出,一則對演出者不禮貌,多少也會干擾其他觀眾的情緒。還有人起來講行動電話, 雖然音量有限,實際上也造成一些干擾。來聽演出的似乎以情侶或夫妻居多,攜家帶眷扶老攜幼者也有。附近有一個年約二歲小女生,雖 不吵不鬧,卻難耐久坐,當然就站起來繞著媽媽走動,不久母女二人即離去。由於在戶外演出,也有人帶著飲食,隨時可吃可喝,只要不 影響他人,應無庸過問。為求後方也可順利觀賞,就有幾位年輕人舉著『請坐下』的牌子,以免有人站著擋住後方他人視線。
幾個曲子演奏過了,主持人就來詳細介紹幾位參與的演出者,十一人均來自國外,為二度登台,據稱上回是在音樂廳內,則非買票不可。 每位的服裝都很簡單輕鬆,或許也是配合戶外演出的選擇,若在音樂廳內就會不同吧?有些演出者的穿著,還會給人類似工人的印象。又 過了約二十分鐘許就進行第一階段摸采,要由兩廳院之友中抽出十個人各得數位唱片壹張,原來要以人在現場為限,卻發現點呼名字多不 在現場,將之視為棄權,則已經耽擱不少時間,旋即說以後再抽,以利讓節目能夠繼續進行。
經過幾個曲子後,介紹『北京出生、美國長大、歐洲受教育、台灣更上一層樓』的歌手順子上台,這就引發較剛才更為熱烈兩倍的掌聲, 還夾雜著尖叫聲,原來現場不少人都是衝著流行音樂歌手的名號而來,歌手比鋼琴手更受歡迎。歌手唱了幾首歌,就離開,一旦歌者離去 ,果然就約有兩成觀眾也隨之而去。利用再度進行摸彩之際也離座,卻未離開廣場,就往外圍走,摸彩過後繼續進行節目,繞道舞台東南 方站著看。不少時候銅管樂器及打擊樂的聲音頗大,似有喧賓奪主之憾,七位鋼琴家則不時會更換位置〈鋼琴〉,由於合奏已久〈最長者 達十八年之久〉因此默契甚佳。
在進行了最後摸彩,有兩位幸運兒得到台北瑞士來回機票後,又演出兩個曲目,就算結束了,掌聲很熱烈,主持人帶頭喊安可,也如預期 或事先安排妥當的來一首安可曲後就曲終人散。 台北人真的很幸運,不時有許多戶外演出可觀看,雖然不如明華園或雲門舞集之熱門,七鋼琴也讓數千觀眾過了一個很輕鬆愉快的七夕了 。〈實際上週日方為曆日的七夕,節目是週六演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