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走上華山─2015年古坑馬拉松參賽記 欲尋比卡香 再唱採茶謠 翻身探古坑 頑走上華山
為了一個藏在心中許久的秘密,為了一段似曾相似的夢境,我報名2015年古坑馬拉松,而且是前一天到達古坑,先是驅車在華山繞了一圈,再回古坑市區巡禮,並在鬧區的攤商買了幾樣食物,回到民宿,在夕陽的餘暉中,在檳榔樹的長影下,在小葉欖仁樹的婆娑聲中,夫妻二人用過簡約甜蜜的晚餐,早早入眠儲備第二天參賽之體力。
這次比賽的起終點設在劍湖山遊樂園區的停車場。5時許,超大音量的擴音器已傳出重金屬音樂,司儀蕭會長萬呈先生也不斷地插播各種讚詞與賽事相關簡介,暖身操之後接著就是地方首長與鄉紳的致詞,跑者早已耐不住驛動的心,聚集在起跑線上等待起跑的汽笛聲響起。6時整汽笛響起,眾家跑友如脫韁野馬,衝出起跑線奔向遠大的前程。我跟著大夥腳步,扭腰帶動雙腿努力往前走,先是平地接著上坡再下坡,再來又是上坡,來到一座圓形大蓄水池,這就是此地著名劍湖。我在晨光中環湖走一周,經慈光寺走下劍湖山回到大馬路,進入今天的主要賽道149縣道。過了光華橋之後,緊接著右轉上雲206鄉道,正式走上華山,開始接受今天的第一次考驗。
華山地區位在北回歸線上,日照與雨量十分充沛,早在日據時代即開始栽種咖啡,當時引進之品種為原生於東非而後傳至阿拉伯的阿拉比卡咖啡,也因為這個歷史淵源再加上國內喜愛咖啡之人口日多,地方政府乃將此地開發成咖啡專區,引進了許多結合咖啡、餐飲與住宿為一體的民宿。台塑於麥寮設六輕廠之後,夜間車輛進出廠區而到處燈火通明,華山地勢較高且視野遼闊,有心人士更將餐飲發展成瞭望台或觀景台,吸引客人於夜間邊用餐或飲咖啡邊欣賞麥寮夜景,時至今日更有號稱能眺望中部6或7縣市的景觀餐廳民宿。多年前我曾因參加活動而到此用餐兼觀賞夜景,留下深刻的印象,但總覺得道路太崎嶇陡峭。華山咖啡專區主要係由兩條道路包絡而成,即綠色咖啡公路﹝雲206鄉道﹞與藍色咖啡公路﹝149線道﹞,也就是將路邊的電線杆貼上綠色或藍色貼布以示區別,面對華山過了光華橋之後右手邊的就是綠色公路,左手邊為藍色公路,綠色公路終極還是轉入藍色公路。
走進綠色公路,如我步行之人逐漸增多,抬頭往前方望去,那仿如扶搖直上青天的道路上排了好幾路人馬,幾乎每個人都是用走的,這正合我心意,我也趁這種上坡路段加快腳步,趕上了好幾波跑者。經過一家名為雲南咖啡之店舖後道路轉個大彎,然後又是直往上爬,落後我者更是增加了許多,好不容易爬上了最高點龜仔頭,大夥喘口氣開始加快腳步往下跑,不一會兒就把我拋在腦後,我儘量靠邊走避免被那些快腳們的餘風掃到,因為這是一段陡峭的下坡路面,我這把老骨頭實經不起摔。經過了這段急降坡之後,路面趨緩,我已走進口密集的村莊,這裡是所謂的老屋區,雖然是低矮的平房,卻也是處處商機,可能是遊人如織,居民都做起各式各樣的生意,一枝草一點露,財力豐者可以做起民宿餐廳,財力小者也可以做起手工藝、土產、加工菜蔬或飲料的小生意,大夥相依互利共生,這就是觀光區的特色!
走完綠色公路,回到藍色公路,這段可以通往竹山、瑞里的149線道,部分路段順著山勢攀緣而上,因此視野遼闊,道路兩旁也出現各種景觀餐廳咖啡座。我邊走邊望向左手邊的西方,想要探看是否可以望見麥寮海邊,可惜山凹處薄霧瀰漫,遠處更是霧濛濛的,看不見遠景。再繼續往前走,來到17公里處也就是全程與半程的分岔點,由於方才多起急降坡,讓我的左腿受了點傷而影響了膝蓋,走起來十分不舒服,正在掙扎是否放棄,看見好友來居兄在前方為大夥照相,我往前與他打招呼,不自覺地通過了分岔點,好吧!就繼續往前走吧,這時已是2小時35分,比平常速度慢了許多,但相信還可以在時限內完成。
來到十字關前,我照著義工朋友的指示右轉進入通往龍眼的雲212-2鄉道,這又時一段長的爬坡路面,還好是鄉道道路教為狹窄,右手邊的山勢與叢林擋住陽光,走起來相當舒服,就這樣通過了樟湖生態小學的校門口,也通過了著名的水梯田區來到設於土地廟前的補給站,義工朋友說往前700公尺就是折返點,我趁著興起沒停下腳步繼續望前走,直到折返點接過信物再回到補給站,補充水分與吃下兩小瓣青涼甜美的西瓜,繼續往回走,走回藍色公路。接著就是最嚴酷的16公里大考驗,我邊走邊我左前方望去,眼前出現一座座綠色的崇山,山頭濃霧瀰漫,再往近處山凹處與頭上方山壁處望去,那一圈圈像綠色草龍般盤旋在山腰處的茶樹,正冒出嫩綠金黃的葉芽,再回頭想想方才水梯田所栽種的也都是翠綠的低矮茶樹,在這麼陡峭的茶園採茶,我不知茶孃們是否還有心情高唱採茶謠!過去期間我曾多次到雲林跑馬,一直以為雲林位於雲嘉平原的北方,應該沒有什麼高山峻嶺,最高者也只不過是像在林內的湖本水庫大壩而已,萬萬沒想到雲林的東南一隅居然有那麼高的華山,華山的道路又那麼崎嶇陡峭,所謂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不是嗎?
好不容易到了竹山地界,終於來到設在26.5公里處的著返點,這裡的補給站供應所謂的三杯土虱以及各式茶點與水果,我只敢拿兩瓣西瓜與幾顆小番茄在給小水瓶加滿水,我要回頭了,時間將近10時30分,4小時半走不到27公里,還得繼續努力,於是一步一步往前走。前面說過,這裡是寬闊的馬路,且是風景區的要道,大小車輛麟次櫛比,再加上呼嘯而過的重型機車群,轟隆隆的馬達聲與汽機車廢氣真是讓人受不了,我只好盡量靠邊走以策安全。這種交通問題讓我想起上期時代雜誌介紹即將於2016年通車的瑞士阿爾卑斯山鐵路隧道之後所留下的一句話,那就是「More Tunnel, More Traffic?!」白話文就是「交通設施的增加到底是解決了擁擠問題還是帶來更多交通量?」
想著交通設施與交量的關聯性,我不知不覺通過十字關,回到設在35公里處的補給站,接下來就是主辦單位事先警告跑者注意安全的急降坡。站在入口處往下方山谷望去,那隱藏在檳榔樹底下的道路像螺旋般地盤旋而下,遠遠望去不知谷底在何處,我儘量放緩腳步一方面為了安全,另一方面也降低對左腿之衝擊力道減少疼痛,就這樣戒慎恐懼中,我先通過了檳榔園區,再通過檳榔與咖啡共生之園區,回到雞犬相聞的村莊,也回到龍眼樹林立的農村。越往山下,太陽越來越大,把我曬得有點發昏,就在轉角處的一個住家門口,我看見一個水龍頭,不管主人是否在家,我打膽地打開水龍頭先把帽子弄濕,再用毛巾浸水擦拭身子以降地體溫,就這樣我又往前推進數公里。
最後兩公里處,看見內人靜候著我的遲歸,她撐著洋傘為我遮住驕陽也陪我走了一公里多,直到最後一段的陸橋,她提前趕到終點,我則一步一步走過陸橋再從橋下通過,走過寬闊酷熱的停車場,我共走了56,996步,花了7小時17分走完這場被我歸類為最艱難的一場馬拉松。感謝主辦單位飛虎慢跑與全體義工以及雲林地區共襄盛舉的慢跑團體,我雖未能預期於6小時半走完,但也在限時內回到終點,這是我第三場完走馬拉松,也是第106場馬拉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