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走半三星
好久沒到宜蘭跑步了,好想在濛濛細雨中享受雨水與汗水齊飆的樂趣,於是我報名了6/7三星鄉天長地久馬拉松賽。雖然天不從人願,前一天還是綿綿細雨的天氣,第二天卻是艷陽高掛,受不了日照與熱力之煎熬,我走完21公里後即宣告放棄,只能算是頑走半個三星。
6時17分起跑汽笛響起,大夥跑出設於長埤湖入口處的拱門,跑進台7丙的大馬路上。我也很賣力地擺動雙臂搖動腰部帶動雙腳,跟上大夥腳步,很快地爬上標高400公尺的風口,接著就是2公里的下坡路面,那些原與我亦步亦趨的跑友,一溜煙即不見蹤影,我不為所動,仍按著我的節奏以7.5公里的時速前進。進入天送埤之後,我從福山宮的拱門進入,接著沿著沙哩叭圳走在安農溪的河谷平原裡。我邊走邊看這一片綠油油的水稻田,想著先哲們在這裡篳路藍縷開啟山林的艱辛,也十分羨慕現居住在這裡的三星人真是有福,無時不刻不享受著清新的空氣、朦朧的遠山與充裕的水資源。這裡的水圳稱叭哩沙圳,起源於三星的舊名叭哩沙湳(平埔族語,其意為竹林),先哲們在這裡砍伐竹林闢為今日之良田,也因灌溉需要而築堤為埤,天送埤、長埤湖即是如此而來。
三星鄉的地理位置在蘭陽平原的西邊一角,南面倚靠中央山脈,北面則是蘭陽溪沖積而成的廣袤平原,土壤肥沃灌溉便利而成為宜蘭縣的重要農業區,主要農產品就是三星蔥與三星上將梨。昨天下午與內人雨中逛三星,內人即買了不少嫩綠的青蔥,看來下一周都是蔥的天下。三星也是客家聚落之一,根據記載他們分布在德義村與天福、天南村,這些來自桃竹苗的客家人,早在日據時期即已移入,從事樟腦葉,這印證了我的一個推論「只要有樟樹林,就有客家人的身影」。事實上我也從幾個名稱推論這些事物應是客家人留下來的,天送埤有一項美食叫做朴肉,它就是瘦豬肉裹上麵粉放在油裡炸,客家人稱「ㄆㄛˊ菜」,ㄆㄛˊ菜的內容包括瘦豬肉、九層塔、甜椒與甘藷等等菜蔬;第二個就是長埤湖,客家人常以形狀或大小來稱水潭,如大潭、圓潭、長潭,長埤湖就是長長的埤潭。
三星在文化上也有一段典故,宜蘭有一句俗語「西皮倚官,福祿逃入山」其中逃入山就是經過三星、大同往蘇花山區發展。這句俗語源自北管樂的門戶之爭。先民進入宜蘭開墾時,也帶來了民間廟會婚喪喜慶常見的北管樂,當時的北管分成兩派,其一為西皮派,除了鑼鈸鼓梆與嗩吶之外,就是俗稱為吊規仔的京胡(竹筒製成,聲音高亢尖銳),另一派則為福祿派,主要是使用殼子弦(椰殼製成,聲音叫渾厚低沉)。當時屬滿清時代,官方當然比較喜愛使用京胡的西皮派,而西皮派也倚仗官威壓迫福祿派,福祿派只好往山裡遷移,而帶他們遷移者為陳輝煌,陳氏娶原住民叭哩沙為妻並定居於今日之三星。台灣的地方音樂有南管北管兩大派別,北管使用來自北方的古典漢語或稱正音、官話,這種語言與今日之國語頗為接近,使用鑼鈸鼓梆嗩吶與殼子弦,熱鬧高亢,常在廟會、踩街、節慶中出現。南管起源於唐形成於宋,中原板蕩之時,士族南遷至泉州,也帶來他們喜愛的音樂,因此南管樂較為典雅平和內斂,使用語言為與中原語音接近的泉州話,主要樂器則是拍、琵琶、三弦,簫與二弦。
想著這些典故,我不知不覺走完安農溪畔的河谷平原,也見識過波濤洶湧的安農溪,走至九鑽頭的堤防邊,接過第二個信物,回頭續往天送埤市區方向走,此時艷陽高照,雖然我頭頂竹笠,但走在毫無遮蔽的大馬路上,感覺眼冒金星、口乾舌燥,猛灌水也起不了多大作用,好想喝一瓶據悉可防中暑的沙士,可惜大會安排的道路並未經過市區。回到台7丙時,看看手表時間為8時47分,2小時半走了18公里,還有24公里還得熬過9時之後的艷陽,我真擔心中暑或其他身體問題,運動目的就是要讓身體健康,若因運動而傷了身體實在不伐算,阿飛曾說「世上並沒有甚麼非作不可的事,問題在你心理怎麼去想。」(引自古龍的邊城浪子)想到這裡,決定放棄剩下的21公里,回到會場,打電話給內人,請她載我回民宿洗澡休息。
感謝主辦單位的安排與大會義工的協助,今晨雖不能走完全程,但也經過了三星的精華地帶,包括大地的、人文的、歷史的,讓我收穫豐盈。至於個人對三星的認識與敘述,若有錯誤還望地方耆老不吝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