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熱的閃愛螢光馬 兩年多沒參加夏季夜跑,主要原因為天氣太熱以及夜跑的危險性。兩三個月前,想著7月沒有其他活動,而愛閃螢光馬拉松又是在住家附近的新店舉行,跑的路線更是我經常練走的地方,因此大膽地報名參加,並在跑前一個星期將運動時間改為午後三時許,美其名為耐熱練習。 7/16午後2時帶著隨身腰包拿著老人悠遊卡走至中正路的中興二村,搭公車到公館再轉搭捷運至新店,感謝政府對老人的照顧,這趟公車與捷運居然只花6塊錢。2時30分抵達新店站,捷運站的公車候車室擠了一大群人,這些都是從各地趕來參賽的好手,暫時先在涼爽的候車室聊天與做好賽前準備。3時許大夥向起跑點碧潭東岸廣場移動,經過販賣飲食店家,望著那從遮陽棚噴出的清涼水霧,我的雙腳好像黏住了似的,因為廣場的艷陽高掛,那輻射熱力與紫外線肯定會讓人熱昏頭,據悉此刻的室外溫度已達攝氏36度。 3時30分鳴笛起跑,穿著五顏六色運動服以及裝扮鮮豔cosplay服飾的馬拉松好手紛紛踩出起跑線,連那三太子也都全副裝備投入這場賽,大夥的熱情想與太陽的熱力爭輝。穿過碧潭橋,走下籃球場的小斜坡,雖然眼前出現波光粼粼的新店溪,雖然微風徐徐吹來,但都沒有帶來一絲涼意,一公里的路程早已讓我大汗淋漓,趕緊拿出隨身攜帶的水瓶喝下兩大口水。繼續往前走,眼前出現熟悉的陽光橋,可怎麼沒見到人龍出現在橋上,而大夥卻是沿著供行人走的方磚步道前進,難道要到秀朗橋或永福橋才左轉入稍有遮陰的永和端嗎?這樣一來大夥就要在艷陽下燒烤2公里。沒錯,看來是我錯看了簡章的路線圖,以為跨過陽光橋走入有堤防與高樓遮陰的西岸自行車道。或許是太陽熱力太強,過了陽光橋之後,路上的步兵漸多,我也逐漸趕上大夥腳步,因為我有法寶,那就是我那頂遮陽遮雨的斗笠。 走下秀朗橋之後,太陽被高樓與堤防遮住了,大夥稍微喘口氣,逐漸提高速度,我當然也像神行太保戴宗那樣加快腳步,趁著遮陰路段多趕些路而陸續通過柳樹邊的永和自行車道、福和運動公園,並在永福橋下進站補給,給水瓶裝滿水之後繼續往中正橋走去。好不容易走過設在中正河濱公園的折返點,已經走了11公里,時間為1小時40分許。繞過折返點走回中正橋,我那「阿信」老婆已守候在橋下,她給我帶來冰冷的沙士,喝著冰鎮沙士我充分感受到她那滿滿的愛意與關心。我換下斗笠並脫下一件背心後,繼續往前走,內人也騎著U-bike趕到福和橋下再給我私補一次。過了福和橋,時間將近傍晚的6時許,夕陽以西斜,但氣溫還是很高,身旁的跑友也都氣喘吁吁地直說太熱了,我一直安慰他們說最艱苦的時刻已過去了,再來就是螢光燈光與月光爭輝、涼風輕拂與柳條款擺的浪漫時光。走進櫻木花道的高灘地自行車道,望著新店溪對面自行車道的人龍,那是12公里組的跑友,我提醒自己一定要在西面道路這邊裝滿水,因為那群如龍似虎的跑友可能如蝗蟲過境般把補給品掃光。謝謝主辦單位的體諒,居然在碧潭橋迴旋車道下設了一個補給站,讓我的願望成真。 走下碧潭橋,在昏暗中走第二趟行程。這裡距離新店市區很近,許多市民利用晴朗的傍晚全家出遊,因此大小自行車以超高速度在人群中穿梭,還真令人膽戰心驚,我趕緊把大會提供的LED掛在身上,就當作車燈吧!我這樣告訴自己,也告訴身旁跑友,同時儘量走在右邊白線上,或是供行人專用的地磚道。走在硬梆梆且略有不平的方磚道上,我邊走邊想一個邏輯的問題,稅金是人繳的,但為何所有好的道路都給車輛使用,而行人總是走在高低不平坑坑疤疤的人行道或需要左閃右躲的騎樓?走下秀朗橋遇見方才所見的那群跑友,把狹窄的自行車道塞滿,我們既要閃躲這群如狼似虎的跑友,又要避開突然出現的自行車客,只能謹慎小心自我保護,因為他們也是合法地用路人。過了福和橋之後,跑友漸稀,我也較能放鬆心情享受夜跑的樂趣。 回到秀朗橋,我走在夜色低垂的河堤道路上,望著左前方五光十色的陽光橋,想著自己在中永和地區居住了30多年,一直對秀朗之意義不甚了解,然而這裡有秀朗路,有秀朗橋,更有曾經是全國學生人數最多的秀朗國小。退休後有更多時間走路,曾在福和運動場旁邊堤防的牆壁上畫著秀朗時期的居民生活寫照,這才想起或許秀朗是永和的過去名稱,上網查詢,果然如此。1641年荷蘭進駐北台灣時,在戶口登記上出現「chiron」,解釋上是秀朗的譯音 。根據尹章義教授撰寫的「新店市誌」,凱達格蘭族有一支名為秀族之人曾居住在今日永和之秀朗與新店之安坑一帶,「朗(ron)」就是住處之意思,秀朗就是秀族人的居所。 想著秀朗的過去,我也終於跨上夜光下的陽光橋,橋上拍照者與散步者頗多,最要命的是一輛從後趕來機車猛按喇叭要行人讓道,真是好不熱鬧。我疲了,沒心情拍照,只想趕快走完這段道路,回到終點,回家沖洗濕黏的身體!22時15分許回到碧潭廣場,我終於以6小時42分完成這場燠熱難熬的夜跑,這是我的第28場完走馬,馬拉松完賽次數也增至131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