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祐的初馬
拖了近2個月,終於完成了初馬報告,希望各位前輩見諒,在酷熱下,實在無心風景,因此疏於沿途景色描述,僅得以枯索內容,作為艋舺初馬紀念。
一、前言
從小我就不喜歡跑步,因為繞著操場跑步既枯燥又乏味,打球有十足快感,從小學開始打羽球、桌球、棒球、躲避球、排球、籃球,雖然打得不好,但都還有一點點樣子,長大後寧可游泳2個小時,也不願在跑步機上呆超過30分鐘;但是現在的我卻愛上跑步,一天沒跑就覺得不舒坦,2010年9月26日更在台北艋舺完成了我夢幻中的初馬。
十年前,在我進入職場十年後的日子,驚覺自己所學愈來愈不足以說服自己可以應付未來工作所需,開始尋找充實自己的機會,從法律學分班到法律學位班我花了3年的時間,進入法律碩士班後,沒日沒夜的工作加讀書,放棄了羽球、游泳等休閒運動,當拿到法律學碩士學位的時候,才警覺自己除了邁入40不惑,體能更是大幅下滑。3年多前自己開始回到操場,嘗試以跑步來測試自己體能,才發現自己無法順利跑完2000公尺;之後的每一天,自己都勉強自己多跑一點。
二、我的永慢
2010年的5月,在阿湯哥的引介下加入了永慢的家族,因為事先的觀察,瞭解到這是個有人情味的家族,有許多志同道合的前輩,在這次初馬更讓我體驗到前輩無私的胸襟與如同親人般的關懷,如果您還不是永慢的成員,相信我,這是一個值得您投入的地方。
三、賽前訓練-無法忽視的膝傷
大學時羽球比賽留下的膝傷雖然許久不曾找上我,但是我從不曾忘記過它,因此經常會不由自主的保護膝蓋,在陽明山半馬後,膝蓋疼痛感已如影隨形,每次跑步超過10公里,總得疼個1、2天。為了艋舺馬自己更是小心,賽前的一週減輕了訓練量,每天晨跑不超過6公里,希望膝蓋能容許我完成我的初馬。
雖然艋舺馬拉松主辦單位非常努力,各項軟、硬體設施都有水準以上表現,但是繞圈圈式的路跑路線,並無吸引人的地方,再加上幾無遮避之處,如果太陽毒辣,跑者就會有莫明痛苦感,結果是:這次艋舺馬正是豔陽高照。9月25日永福橋團練時,自己僅跑了5公里,就是希望保留些體力,這項策略結果印證是對的。
四、尋找老馬
9月26日清晨4點鐘,起床梳理後,不到4點半已開車在往辦公室路上,停妥車子就往龍山寺方向出發,雖然看見跑友向龍山寺跑去,自己還是攔了計程車,不到5點鐘已來到永慢的集結點,望著天空的星星,心想今天的太陽一定會陪我們一起長跑。為了這次的初馬,我買了”BORN TO RUN”這本書來看,催眠自己成為銅峽谷的塔拉烏馬拉人,這就是我自己的心理建設。
起跑後,我一如往常利用耳機中傳來的音樂控制自己的速度,在正得兄提醒我”今天跑得蠻快的”中,發現自己用平時路跑的速度來配速,可能無法完跑全程,自己一方面放慢了速度,一方面開始尋找這次一起跑初馬的榮裕兄,因為這次的初馬,我所尋求的就是完跑的”榮譽”。其實一開始我就注意到熱情的郭老師要帶榮裕兄這匹初馬,所以在遇到需要幫助的時候,自然想起要搭榮裕兄的便車,只是當我找到榮裕兄的時候,已是由姚杯杯來帶領,自己當然就賴上去了,在姚杯杯沒用馬腿把我踢開下,形成一匹老馬帶著兩匹初馬的壯觀景象(因為這次馬拉松的名牌布條上,對於跑初馬者有加長布條加註文字的措施)。一開始自己不但能跟上姚杯杯和榮裕的步伐,還覺得慢了些,可是姚杯杯還是覺得我們跑太快,要調整配速。
五、無法迴避的膝傷
也許是自己的心理建設作得好,我的膝蓋在大約跑了20公里後才開始抗議,但是我沒有向它低頭,咬著牙繼續穩定地向前跑,姚杯杯說參加馬拉松要帶一條毛巾,不是用來擦汗,而是用來擦眼淚,這也許是一句玩笑話,可是對於當時的我來說,卻很中肯。這世界總是充滿奇蹟,隨著太陽毒辣的照射,腳步不停的向前移動,體力不斷的向下滑動,膝蓋疼痛感逐漸模糊。30公里後,被受傷的獅子頭追上了,腦袋中響起昨天獅子頭說他腳受傷,明天可能無法跑完,現在居然被可能無法跑完的獅子頭追上,可預見自己即將落馬。抱著破斧沉舟的心情,咬緊牙跟跟上姚杯杯的腳步,獅子頭雖然表示要帶領我們這兩匹初馬,還一路唱歌答數提振士氣,可是沒多久就把我這匹初馬落下,單獨帶著榮裕兄向前奔馳,只剩姚杯杯不斷提醒我放慢步伐,因為他看出我的傷已對我造成影響,只要一進休息區,幾乎無法再起跑,姚杯杯不斷以”慢慢來”來支持我的再起步。獅大哥薑還是老得辣,不斷提醒我們太陽毒辣,進休息站不但要用冰水潑身體,還要將我們的帽子在冰桶中泡,再將冰帽子戴在頭上,雖然一開始邊跑邊滴水,只是還沒到下一站帽子就乾了,如果不是這招,也許還沒跑完就中暑。
六、最後1公里
這一路跑來,除了毒辣的太陽,河邊偶爾飄來的異味,印證台北市週遭河流還是沒能完全清淨,也許跟大台北地區擁擠的人口有關,但是比起多年前已有大幅度的進步。進了最後一個折返點,耳邊傳來恭喜的聲音,心中想著終點還有一大段距離呢,難道你們認為用走的也會到終點嗎?拿了最後一個信物,也丟掉了手上原有的信物,這就是多個折返點的困擾,信物要丟來撿去,不過這也有好處,證明自己的頭腦還算清楚,不會丟錯信物,在邁進終點前的最後這一段路,完全是靠意志力支撐了,因為膝蓋雖然忘記了疼痛感,可是身體的感覺只有疲勞二字可以形容,姚杯杯說再往前跑一段就有樹蔭,到時再休息久一點,事實是,跑了很久都沒能找到樹蔭,這又是姚杯杯的緩兵之計,想到這一點時也跑離之前折返點2公里了,只剩最後的3公里,不行了,我一定要休息,放慢了腳步,拉開嗓門呼喊著姚杯杯,其實他一直回頭在看著我,心中一定想著要趕快把我這匹初馬帶回終點,不過我耍賴在樹蔭下走了約1分鐘,在姚杯杯的帶領下恢復起跑,身體疲憊感越來越少,也許是一路跑來看到「最後2公里」及「最後1公里」的標示牌吧,終於看到了最後一個休息站,不過這裡離終點拱門只剩600公尺,我們一鼓作氣沒在這裡停留,直接衝向終點,那一刻,有種莫名的感動,4個小時53分鐘完成了我人生的初馬,如同姚杯杯說的,跑完第一次馬拉松你的人生又進階了。初馬就是初馬,跑完後興奮得不知要幹什麼,只知道一直將毛巾浸滿冰水,冰敷身體及受傷的膝蓋,艋舺馬賽後辦桌聚餐是一大特色,只是一早上跑下來,胃口不是很好,啤酒也不敢多喝,辜負了主辦單位的美意。
各位跑馬的前輩或許不會相信,可以完成馬拉松是自己以前無法想像的,回想自己為這個馬拉松所作的準備,只有今年的烏來團練及陽明山半馬是自己嘗試超過20公里以上的練跑,因此,我的初馬完成得有些僥倖,或者應該說在前輩的協助及帶領下所完成,不論如何,很高興自己的初馬能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完成。最後,以”BORN TO RUN”中的一段話,與大家共勉:「人不是因為衰老才停止跑步,而是因為停止跑步才衰老」,感謝每一位幫助培祐的前輩,相約日後馬場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