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到阿公店跑步 |
發表回應 ![]() |
作者 | |
湯明輝 ![]() Senior Member ![]() 註冊日期: 2003-07-08 位置: 中華民國 台灣 線上狀態: 離線 文章數: 732 |
![]() ![]() ![]() ![]() 發表於: 2012-12-04 at 5:51pm |
到阿公店跑步 11/25在晨曦尚未劃破夜幕、早鳥仍在酣睡之際,我與內人已換好運動裝,備妥今晨應攜帶的裝備,興奮地啟動房門,踏出昨夜寄宿的旅店,趕往今天的馬拉松起跑點阿公店水庫。10分鐘的車程,通過熙熙攘攘的魚市場、穿過密林深處的鄉間小道,在朦朧的天色裡,水庫大壩依稀出現,我們也在壩底道路停車,因為前方已擠滿了大小車輛,大伙有志一同,都從遠方趕來參加阿公店國際馬拉松。 6時30分,氣笛響起,緊接著隆隆砲聲,大伙踏出起跑線,煙硝瀰漫中的大壩,迅即現出一條五彩神龍,很快地與自右前方小岡山頂直撲湖面的噴泉龍首,形成雙龍探頭之勢,為阿公店水庫十景之外點出第十一景─雙龍追逐。不知是今晨的速度較快還是路標出狀況,我也很快的通過設在大壩盡頭的3K路標,跑出大壩跑進了高14號鄉道,向小岡山奔馳。雖然名為「小」崗山,但因坡度越來越大而跑起來頗有難度,還好此時只是早上7時整,平靜無風,氣溫不高而路邊茂林處處,倒是很適合跑步的路段與時段,我也很快地跑至4K處,心想下一趟的此地,即已完成25公里,剩下的17公里應該可以順利完成。我並非很會跑的運動員,有時還是拚著老命勉強完跑,但我常從好處著想,只要在3個小時跑完25公里,剩下的路程就輕鬆了,而且一定可以跑完。為人處世亦如跑馬,因為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處處要往好處想,日子才可以過得舒服些,甚至還可以逢凶化吉、遇難呈祥,不是嗎? 今晨的起跑點設在阿公店水庫管理中心,阿公店水庫的興建跨越兩個不同國家的統治時期,它在日據時代末期的1942動工,而於國民政府接收台灣之後的1953年完工。說起來真是令人汗顏,這個具有時代意義的水庫,我卻於它完工後將近 經過一陣左彎右轉,我通過考驗跑上了小岡山坡頂,道路轉為平坦,也來到5K處的補給站,我給隨身攜帶的小水瓶裝滿水,也喝了些水,繼續趕路。可能是阿公店水庫規模較小,此次馬拉松說是繞湖兩圈,但跑出了大壩之後,即不見庫影,舉目所見盡是青山與修竹茂林,這樣也好,依常理推論,只要是修竹茂林就表示不太會曬到陽光,然而跑過8K之後,情況有變,就像大會司儀方才所講那樣,今晨會是風和日麗的好天氣,此時所面對的卻是麗日迎面照來獨不聞煦煦和風,所謂戰士沒有選擇戰場的權利,既來之則安之,一定會有舒緩日曬的方法,我還是從好的一面著想。跑過了10K處,算算該是跑出了小岡山,漸漸地也進入高38號道路,道路邊的果園罩著白色巨網,一顆顆約莫嬰兒拳頭大小的黃綠色果實,隱約出現於翠綠枝葉間,這就是此地著名的棗仔,還要一段時間才能上市。再繼續往另一頭望去,又是一株株相當於一人身高的果樹,在墨綠色枝葉間懸掛著許多白色塑膠套,裡面想必是套著一顆顆晶瑩剔透的果實,那也是此地特產水晶芭,這才想起我已經來到芭樂與棗子的盛產地,而這兩種水果正是我的最愛。燕巢地區由於泥火山的噴泥,這裡的土壤屬鹼性的石灰岩土質,本來被認為不適合農作物生長,但由於農業科技的進步,經過一番土壤的質變,反而最適合泰國芭樂與棗子生長,昨天下午到與內人遊覽阿公店水庫之時,即在水庫邊的攤販上買了幾顆,擦擦表皮隨即送入虎口,果然是甘甜脆潤多汁,真是人間美味。所謂一方土地養一方人,本來不適合農作物的土地,經過果農的努力居然也能化腐朽為神奇,而產出我們喜愛的芭樂與棗子。本想多買幾斤帶回台北,內人說到岡山果菜市場再買吧!昨晚在岡山果菜場所見都是外來各類水果,就是找不到本地產的芭樂,或許是此地果農與大盤商契作,芭樂大多送到外地都市銷售,本地只剩下自產自售者,這也就是小型果園旁常有攤販的原因。 跑過了芭樂與棗子園區,道路逐漸呈現下坡路面,而且沿路的景觀也呈現較多的變化,尤其是右手邊的桂竹林,修長挺拔的墨綠色主幹自谷底往上竄升,到了半空換上翠綠上裝而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有些較為柔弱者則隨風輕搖,像慵懶的美人搖曳著華髮,我喜愛竹子,雖然不到蘇東坡那樣無竹使人俗的地步,但也為它的風韻傾倒半生,因為竹子從還未出土即為世人服務,不是嗎?再繼續前跑,遙遠的前方出現一座青翠大山,山上有塊長長的巨石,從山頂倒掛下來,遠遠望去像大象的鼻子,又像雷公臉上的巨喙,邊跑邊想居然給我跑到那塊大石下,緊接著也跑回了人間,再有兩公里路程即可回到水庫大門口,心中雖然有些雀躍,但這才是痛苦的起點,因為此時已是9時整,艷陽高掛,就是找不到遮陰之處。 好不容易回到原點,繼續第二趟行程,炙熱的陽光直射水泥的壩頂道路,讓我感受到從頭到腳都是熱原,再也無心欣賞什麼岡山倒影、龍口噴泉等阿公店十景。還好通過21k處時,從一位義工朋友手上接過一個清涼的冰包,既可擦擦臉頰與手臂,還可以解渴,就這樣通過了大壩的考驗,進入小崗山的道路。跑了一圈的路程,對這裡也算是有了些許認識,或許這是水源保護區,感謝有關單位的努力,水庫週遭環境還算保護得很好,至少沒有出現像北勢溪上游坪林一帶讓我怵目驚心的茶園!這使我想起前些時日在時代雜誌所見的一篇文章,印度作家Akash Kapur寫了一段對家鄉描述的文章:跨過洋槐森林與腰果園,斜躺著一個橫切南印度鄉村的峽谷,那有我美麗的家園。當我還是小男孩時,我常在那兒玩耍。我永遠記得那道原始的峽谷,氧化鐵組成的紅土上,有一道到深邃的凹痕,就像皺紋滿面的老祖父。最近我回到家鄉,應了一句老話「一切都改變了!」她不再是我美麗的家園。紅土上堆滿了橫行霸道的垃圾,多到都溢出山脊了,裡面全是塑膠袋、廢輪胎、啤酒罐以及裝礦泉水的寶特瓶。峽谷上面,炊煙裊裊,空氣瀰漫著化學臭味。這裡雖不是我的家鄉,但我也不希望它成為煙霧燎繞、臭氣熏天的圾場! 最近時日常與朋友聊到跑步的心得,我的腳程不是很好,有些時候幾乎還是吊著車尾回來,曾經也有不再跑馬拉松的念頭,因為跑全程實在太辛苦了。但最後改變了,拜參加馬拉松之賜,我有機會到各處走走跑跑,讓我領受到各處鄉民的熱忱,感受鄉親朋友與孩子們的歡呼與吶喊,在鄉野林間聆聽鳥獸昆蟲的呼聲,體會造物者為各地的巧心安排,觀賞花草樹木在不同時節與不同環境所點綴的美景,神遊於山嵐水霧氤氳而出人間妙境,甚至我敢大聲地說,在各位跑友的見證下,我用我的雙腳跑遍了這塊生我育我的土地,我把汗水灑遍這塊讓我永難忘懷的大地,不是嗎?為了回饋這塊土地的恩賜,我也願意利用參賽的機會,用我的禿筆記下此地的點點滴滴,人文的、地理的、風土的、文化的,甚至只是與鄉親跑友之間眼神交會的霎那,這就是我參加馬拉松的動力。 大約在27公里處,就在一個龍眼樹林裡,一位好心的果農拿出一條黃色塑膠水管,歡迎跑友寬心使用,我那時正感心煩氣躁,趕緊拿出毛巾沖水,再把濕淋淋的毛巾披在雙肩上,頓時沁心涼意直抵腦門,就這樣每個補給站只要有冷水我都依樣畫葫蘆,終於撐過最艱苦的最後15公里,而於12時30分許跑回終點,感謝各位義工朋友的協助,我以5小時58分30秒完成第68次馬拉松。 |
|
![]() |
發表回應 ![]() |
討論區選單 | 討論區權限 ![]() 您 不能 在此討論區發表新文章 您 不能 在此討論區回應文章 您 不能 在此討論區刪除您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此討論區編輯您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此討論區舉行投票 您 不能 參加此討論區舉行的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