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冬山河畔慢慢遊 |
發表回應 ![]() |
作者 | |
湯明輝 ![]() Senior Member ![]() 註冊日期: 2003-07-08 位置: 中華民國 台灣 線上狀態: 離線 文章數: 732 |
![]() ![]() ![]() ![]() 發表於: 2013-12-04 at 5:22pm |
冬山河畔漫漫遊-記2013年冬山河水岸馬拉松 曙光初現,驚醒了窗外留宿於枝頭上的麻雀,吱吱喳喳的驚叫聲也吵醒了昨夜住宿於冬山河畔的我,拿起放在床頭的手表查看,時間為2013年12月1日早晨5時50分,該起床了!我輕手輕腳地起床、盥洗與穿好運動衣服與鞋襪,就怕驚醒仍在酣睡的內人。6時15分,拿了一塊麵包與半瓶水,邊走邊吃,趕往冬山河親水公園,參加今年的冬山河水岸馬拉松。 7時整,槍鳴起跑,隨著輕快的節奏聲,大夥踩出了起跑線,很快地在親河路上拉出了一道五彩繽紛的人龍,等我踩出公園的大門,前面的隊伍早已消失在五結的中山路上。就這樣跟著隊伍往前跑,跑過了水田邊的農路,也經過一幢幢由精美別墅建構而成的蘭陽奇蹟,最後再接受親朋好友與鄉親父老的歡呼,回到冬山河畔,正式展開今晨的水岸行程。進入冬山河河隄道路之後,全程者與半程者分道揚鑣,讓稍嫌狹窄的河隄道路得以放鬆,我也趁著嬌陽尚未發揮威力之時,迎著輕柔的微風迎著晨曦極目遠眺,欲將景色秀麗的冬山河沿岸風情盡收眼簾。那在暗夜裡會放出彩虹光影的利澤簡橋,正以真面目的赭紅色弧形撐起天際線;那搖著一葉扁舟枯守寒江的老者,張口還在猶豫不知要唱漁翁樂還是桃花過渡;那久留河畔不思故鄉的鸕鶿,鼓起雙翅帶動略顯癡肥的身軀呱地一聲飛了起來,接著又停在對岸石塊上,輕嘆還是蘭陽好;那迎著風正以滿弓張力緊扣傳統與現代的傳藝橋,跨坐冬山河兩岸等待著我們穿越。邊跑邊欣賞這裡的一草一木、一土一石,深怕漏了哪些,還好身旁跑友提醒,注意釣客手中揮動的血滴子,這才回了神,我也穿過傳藝橋來到5公里處,再過不久就要轉至蘭陽溪畔。 跑過了傳藝橋,回到平面道路,冬山河河面增寬了許多,再過不久就要導入蘭陽溪而從五結鄉的清水港尾進入太平洋。依據文獻記載,冬山河全長24公里,發源於中央山脈的新寮山,流經冬山鄉、五結鄉,由於大部分均在蘭陽平原上,水流平緩,近年來更因整治有功而發展成為划船競技的勝地。跑過了冬山河與蘭陽溪會合處,也穿過濱海公路跨越蘭陽溪的葛瑪蘭大橋,正式進入蘭陽溪畔,河岸景觀也為之一變。放眼望去,乾枯的河床遍布著隨風搖曳的芒草,在冬風中略顯蒼涼,河隄內高灘地一畦畦長著翠綠色肥碩葉片的蘿蔔與芥藍菜,倒也顯現出菜農與大自然搶地的無奈。我望著那翠巒層疊的中央山脈,做為西台灣的屏障,它發揮了完全了功能,做為蘭陽溪的發源地,我衷心地希望人們能讓她永保長青,不要成為另一類的蘭陽奇蹟!想著跑著,我往右手邊遙遠的地方望去,蘭陽溪與太平洋交接的地方,出現一條碩大的鯛魚,搖擺著尾鰭緩緩游向蘭陽溪口,再仔細一看,原來是此地著名的龜山島,從蘭陽溪南側望去,龜背幻化成鯛魚隆起的背鰭,而所謂的龜首也就成了鯛魚的尾鰭,跑友也紛紛拿出相機手機拍下薄霧籠罩下的大鯛進港圖。 欣賞過龜山島的另類表演,我再繼續往前跑,接著也進入河隄上的道路,兩側栽植著各種不同的樹木,卻也長大成林,不但強固河隄的抗壓力,也為到此一遊的鄉親朋友提供遮陽之處。我邊跑邊想先前把烏龜孵蛋看成大鯛進港之趣事,倒也印證一個道理,任何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都可能有不同的樣貌,若非親眼所見,則不要輕意妄下斷言。多年前聽過東帝汶向各國乞援以獨立建國,當時我曾想過經濟既已無法獨立,又何奢言政治獨立,因為東帝汶的經濟來源大多仰賴印尼。前些時日看過英國作家所寫的東方王朝之後,才發現這個原是葡萄牙屬地的東帝汶,居民信奉天主教,1974年代葡萄牙放棄該屬地之後,即於1975年11月28日宣布獨立,9天之後,印尼在美國、英國與澳洲之默許下,入侵東帝汶,並以殘酷手段殺害了許多獨立運動者,前後20餘年之間,印尼政府殺害了約20萬東帝汶人,也迫使約30萬人遷至西帝汶成為難民。看過這段故事,我深感對不起東帝汶,只因無知而曾妄作批評。想著這些事,我也相繼通過第一個折返點並沿原路線回到冬山河,在21公里處看看手表,剛好為9時30分,半程花上兩個小時半,速度還在掌控之內。 回到冬山河清水公園,沿途的遊客多了一些,觀眾的加油打氣聲也多了起來,然而這段1公里多的路程都是由小鵝卵石拌水泥鋪成的道路,水泥褪去獨留尖硬的鵝卵石,連穿著厚鞋襪的我都覺得受不了,何況那些赤腳跑者,難怪許多跑者戲稱這是天堂路。好不容易通過考驗,回到柏油路面,但我也略感疲了,通過25公里路標後,放慢腳步,欣賞冬山河上游的河岸風光。冬山河的左岸高灘地較寬廣,整治者也在高灘地上栽植著許多不同的樹木,一旦樹木長成之後,這裡將成為民眾遊憩的場所,同時也可以減緩洪汛時期的水流。看到整治者的用心,再想到最近最紅的紀錄片「看見台灣」,現在最火紅的一句話或許就是「國在山河破」,這句話的用意無非就是激起居上位者對山河已破的注意!我個人從10年前開始跑馬拉松時,陸續撰寫到各地跑步之見聞與感想,也常警惕自己不要成為破山河的幫兇,例如多年前赴梨山跑馬,看到沿途所栽植的高山蔬菜,即記下太平山上雄赳赳氣昂昂的戰士不知移師何處,而徒留一顆顆排列整齊的鋼盔,回來之後即告訴內人不再買甜脆的高山蔬菜與水果,同時也不再到梨山或是福壽山跑步或遊覽;2004年跑過合歡山半馬之後,經清境至埔里回台北,曾寫下從此清境不清靜,當然也不再到合歡山與清境遊玩;6年前,與跑友到坪林參加團練,路程為經磐石嶺到華梵大學,至磐石嶺之前的一段爬坡道路係跑在稜線上,左手邊大斜坡被開闢成梯田狀的茶園,那一圈圈的茶樹有如漩渦向下捲去,看得我頭昏目眩,而前下方正是翡翠水庫的上游北勢溪,我的跑步記錄也曾記下一幕,回來之後也告訴內人不再喝高貴的茶葉,只喝家鄉三義產的平地且平價茶。最近報章所追蹤的破山河,不就是這些嗎?前些日子看了蘇格蘭作家道格拉斯﹝Norman Douglas﹞所寫的賽蓮之鄉「Siren Land」,他對南義大利一些地形地貌的變動,寫了一段「一般的傳染病、飢饉、地震都只是業餘的毀滅者,它們的後果都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回復,即使是苦難之犁粗暴地犁斷了土地,仍有人可能親眼目睹這一切的平復,…然而暴政卻襲擊事物的根本,種族內蘊的人道努力以及構成促進善良努力的元素變得十分稀疏,滅亡就必然來到。」簡單地說,天災不可怕,最怕的是人禍,最怕的是制度造成的人禍,最怕的是缺乏自省的民族性而使制度成為人禍。我雖曾在政府機關服務,恨自己受限於位階與管轄事務,對此難有顯著影響力,只能很慚愧地從自己做起,切莫因無知而作幫兇! 想著這些,我也不知不覺通過27.5公里處的宜冬橋,進入冬山河右岸,並以走走跑跑的方式跑完右岸,至傳藝中心的折返點,服務的小朋友口中重複念著「還有9.5公里」,啊!這不是小和尚唸經而是天使玉音,我受到鼓舞,接過信物,趕緊往回跑。這段9公里的路程跑起來也不輕鬆,因為嬌陽已成驕陽,我儘量靠邊跑,一方面避開逐漸增多的家族自行車陣,另一方面也藉著些微的樹蔭遮陽,就這樣一步一步往前跑,距離終點線也一米一米地拉近,穿過利澤簡橋的孔道回親水公園,還有最後5百公尺,我放鬆肌肉放鬆心情,終於在12時40分許踩過終點線,以5時36分許抓下第83匹馬。感謝主辦單位的協助,讓我快樂地暢遊一趟冬山河與蘭陽溪畔! |
|
![]() |
|
志誠 ![]() Senior Member ![]() 註冊日期: 2008-05-01 位置: 台中市 線上狀態: 離線 文章數: 262 |
![]() ![]() ![]() ![]() |
閱後,應該鼓掌拍手叫好。
![]() ![]() ![]() |
|
![]() |
發表回應 ![]() |
討論區選單 | 討論區權限 ![]() 您 不能 在此討論區發表新文章 您 不能 在此討論區回應文章 您 不能 在此討論區刪除您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此討論區編輯您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此討論區舉行投票 您 不能 參加此討論區舉行的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