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雪山驚奇之旅 |
發表回應 ![]() |
作者 | |
tgchen ![]() Senior Member ![]() ![]() 註冊日期: 2002-08-06 位置: 中華民國 台灣 線上狀態: 離線 文章數: 940 |
![]() ![]() ![]() ![]() 發表於: 2014-01-27 at 1:50pm |
這一場跑得蠻辛苦,也體會驚奇之旅。回頭看本文,娓娓道來細數人文地理,謝謝分享好文章!
編輯者 tgchen - 2014-01-27 at 1:54pm |
|
![]() |
|
湯明輝 ![]() Senior Member ![]() 註冊日期: 2003-07-08 位置: 中華民國 台灣 線上狀態: 離線 文章數: 732 |
![]() ![]() ![]() ![]() |
大雪山驚奇之旅 盼望許久的大雪山森林馬拉松終於來到了!2014年1月12日早上7時許大伙齊聚位於中部橫貫公路旁的東勢高工,就等那起跑的槍聲響起。這是一個略帶寒意的早上,眾家跑友不畏冷冽的冬風,依然穿著清涼的潮T短褲,紅通通的臉頰透露出滿滿的喜悅,因為他們與她們跟我一樣,早就想到原是中橫公路預定路線的大雪山林道一探究竟。 8時整,鳴槍起跑,我隨著大伙的腳步踩出校門,跑進中橫公路,很快地便轉進此行之主要路線東坑路,道路也約略往上緩緩爬升。今晨的雲層稍厚,但比照這幾天的天候,可能還會出現冬日的驕陽,因此算是一個很適合跑步的日子。跑過了第一個水站,路旁的住家逐漸稀落,而住家之間的旱田也陸續出現各種冬季農作物,包括低矮但肥碩的芥菜、蘿蔔與大白菜以及紅中透紫的高莖甘蔗。再繼續往前跑,寬闊的旱田上方,扎上由粗鐵絲交織而成的天網,網格之間露出一株株被齊頭切斷的紫色枝幹,這些宛如食指粗細的枝幹末端都纏上紅色膠布,由於為數眾多,原本寬闊的田園顯得異常擁擠,也給觀者帶來些許的壓迫感。這裡是名聞遐邇的高接梨產區,有創意的果農把原屬喬木的果樹當成藤生植物,因此在果園扎上鐵絲網做為果樹的支架,而那些纏著紅色膠布的枝幹正是接枝之處。 跑過了5公里的路標之後,道路順著地形繼續往上爬升,過了8公里,路面略顯破損,轉彎處出現施工的標誌,這是上次颱風帶來豪雨沖刷路基造成的後果,我謹慎地踩在施工中的道路上,還好今晨沒下雨,路面不致泥濘,但也因車輛通過而塵土飛揚,讓跑者著實吃足苦頭。好不容易通過施工路段,來到9公里處,往左前方望去,一座大山自溪谷中拔起,正好阻擋了我們的去路,我們不得不繞路從側邊緩緩往上爬行。這座自溪谷竄起的大山,面對著陽光的陡峭斜坡呈現枯黃景象,再仔細瞧瞧,整面山都架設著層層的鐵絲網,遠遠望去好像一幢貼滿馬賽克磁磚的大牆,在冬陽下閃爍著耀眼的銀光,這裡的人們居然把一座難以立足的大斜坡都變成梨園與柿園,把一座原本蓊鬱的「翠屏山」變成銀光閃閃的「半屏山」。面對這種景象,我不知要贊它「人定勝天」,還是要嘆它「人性的貪婪莫過如此」。前些時候讀過蘇格蘭作家Norman Douglas所寫的「賽蓮之鄉﹝Siren Land﹞」,其中一段寫到人類為了滿足需求而改變地形地貌,最後仍然被大自然收回之情形,如「…這兒的美麗,…現在卻為人的蠶食而處於痙癴與受創。為了車輛通過,人們炸開岩塊、砍掉叢林,到處可見的高牆與房舍侵害了此處原始的美。這些的改變,最後還是被大自然一一收回去,只是時間遲早而已。」老羅斯福於亞馬遜河探險時,對於人類為大自然所增添的設施也曾寫下「這不過是人類短暫的勝利,…大自然正伺機等待收回理當屬於自己的一切,…」讀到這裡,我在自己的筆記裡寫著「依據物質不變定律,山坡濫墾濫伐沖刷下來的土石,不是掉入水庫就是沖入河床,接著就是堵塞河口或使海灣後退,反正它不會憑空消失,只是不知它何時會反噬人類而已。」 跑上了這座令人怵目驚心的「半屏山」,來到東勢與和平交界的出雲,還來不及往回看來時路之陡峭與蜿蜒,道路又開始往上攀升,只是此時的景觀已經改變,一邊是層層疊起的青翠山巒,另一邊則是陡峭的山壁以及垂掛在山壁上的蔓藤與雜草,這裡已屬大雪山林場的邊緣,人類終於還給大自然本來的風貌。少了人為的開發,多了許多奇珍異獸、花草蟲鳥以及各式各類的植物。據說大雪山之名源自日本北海道大雪山,因為她們的大草原風光十分神似,這裡原是闊葉林之產區,林業式微之後,成為森林觀光遊樂區。這裡除了森林資源豐富之外,也是許多野生動物棲生之所,據說胸口帶著白色ˇ字標誌的台灣黑熊就是住在這裡,此外像藍腹鷴、金翼白眉、青背山雀、茶腹鵶、綠啄木等等鳥類也以這裡為家鄉,因此假日常吸引許多手拿巨砲型望眼鏡、攝影機的賞鳥人士與攝影師守在這裡等候它們難得意見的芳蹤。 跑過14公里之後,道路變為更狹窄,而路邊也出現許多修長的孟宗竹。植物為了吸收更多的陽光以行光合作用,因此均儘量往上延展身軀,從而將道路圍繞成綠色壅道。遠遠望去,那一道道穿過雲層直射而下的光芒,猶如為翠綠的竹林披上一件金色斗篷,走入林中,卻也發現從葉片空隙穿過的陽光,在路面上映成點點光影,我很喜歡這個樣子,因為它帶給騷人墨客更多的詩興。不是嗎?想想在明月高掛林梢之時,獨自在此地彈琴高歌,任隨都會想出「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的雅句;再想想,如果您在這裡留住一宿,望著萬桿綠竹隨風輕搖而在紙窗上映出點點光影,即使不是薩都刺,也會詠出「修竹萬桿松影亂,山風吹坐滿窗雲」。然而在這麼多詠竹的詩句裡,我還是喜歡鄭板橋的「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幹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因為有了這麼一位堅守山林的君子,我們才有今日的青山綠水情。 跑過兼具詩情與環保的竹林,道路繼續往上攀爬,或許是受到海拔高度之影響,這裡的山櫻花已在枝頭上染滿了鮮艷的桃紅,而一些梅花更在遒勁之梅枝間開出萬點小白花,給沉穩與莊重的青色山脈綠平添更多屬於年輕人的繽紛鬧意。看到這裡的青春與歡笑,我疲態頓消,腳步也不覺中加快了一些,終於通過了傳說中的大棟派出所。再接下來將近6公里屬於稍高海拔之路段,路邊出現腰桿挺直的杉木林,而往回跑的跑友也逐漸增多,跑友的加油打氣聲此起彼落,再加上一些無厘頭的笑罵聲,把原本應屬寧靜道路炒熱起來,我也在這種氣氛中一步一步往前跑,終於來到標高1400公尺的折返點,接過信物並與義工朋友說聲珍重再見後,趕往下山的方向跑去。 美國第26任總統老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於1912年底大選失利後,於次年帶著小兒子與幾位博物學家、探險家,深入連地圖上都沒有畫出的巴西亞馬遜河支流杜伯河﹝the River of Doubt﹞探險。老羅斯福雖貴為總統,但對於年輕時代曾想當探險家與博物學家的夢想從未放棄,他曾說「一個平庸的旅行者,不敢走沒人走過的路,…他跟他的行李就像快遞包裹一樣,從一個地方運到另一個地方,甚麼力氣也不用花」。他對深入蠻荒之地的杜伯河探險,形容為「最後一次當回小男孩的機會」。老羅斯福總統對意志之堅持,我不敢望其項背,因為要深入荒漠之處探險,把自己投身於叢林法則的競賽中,隨時接受不知名的動物、原住民或大自然挑戰,必須有極大的勇氣與意志力,然而我也願意用自己的雙腳踏遍這座美麗之島的各個鄉村,利用跑馬的機會不時給自己帶來驚奇之旅。因此,我衷心地感謝這些主辦單位的精心設計,對於他們的付出,即使有些許不盡如人意之處,也從不批評,不是我鄉愿,我也不是阿Q,因為這是我的選擇。同時想想,假如沒有台中市常青慢跑協會的主辦,我怎麼有可能與那麼多同好一起跑在大雪山林道上。基於這種看法,我對所有願意付出心力舉辦活動的單位,不管是營利或非營利,我都給予讚許,因為更多這種活動出現,表示我有更多選擇機會,何必給自己的選擇帶來不必要的心理負擔。 想著老羅斯福總統的杜伯河之旅,我也回到出雲,望山谷望去,從光禿禿的山壁上,我清楚地看出早上辛苦攀爬的Z字型山路,這才發現自己這雙粗腿的偉大,居然能夠跑上來,現在又要再靠它跑下山去。下了山,來到豐原客運的「10公里」站牌,在補給站加滿水也吞下兩片隨身攜帶的餅乾,繼續往山下跑。此時已過午後12時30分,雖是驕陽當頭,但因氣溫較低,跑起來仍屬舒適,就這樣一步一步往回跑,終於回到市區。看看住家之門牌號碼已是東坑路一段300號之內,再有一公里許即可抵達終點,我脫下長T,換穿橘色背心,露出自以為精壯的身軀與臂膀,我要瀟灑地跑完最後一里路,於是乎邊跑邊答數,終於在14時15分許回到東勢高工,很興奮地告訴內人,我以6時13分許完成這趟高難度的馬拉松,也給自己完跑紀錄往上推升一次! |
|
![]() |
發表回應 ![]() |
討論區選單 | 討論區權限 ![]() 您 不能 在此討論區發表新文章 您 不能 在此討論區回應文章 您 不能 在此討論區刪除您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此討論區編輯您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此討論區舉行投票 您 不能 參加此討論區舉行的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