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者廣場 首頁
論壇首頁 論壇首頁 > 長跑相關討論與資訊 > 跑步教室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RSS Feed: 運動計時系統簡介 RFID timing system
  常見問題集 常見問題集  搜尋論壇   行事曆   註冊 註冊  登入 登入

運動計時系統簡介 RFID timing system

 發表回應 發表回應 頁面  <12
作者
訊息 反向排序
Jay18 由上至下檢視
Groupie
Groupie


註冊日期: 2011-03-07
線上狀態: 離線
文章數: 97
文章選項 文章選項   引述 Jay18 引述  發表回應回覆 直接連接到這篇文章 主題: 運動計時系統簡介 RFID timing system
    發表於: 2012-03-02 at 9:22am
文章發表人 yun

我的結論是:晶片計時人員及裁判人員的專業能力都還有改進空間,尤其是需要經驗的累積,這幾年絕對會是經驗累積的磨合期。大環境風氣的影響,也是造成賽事嚴謹度不足的原因。我個人對此有一些想法,日後也許有機會的話再與大家分享。

不知是否JAY用了太多的文字去表達?而顯得攏長難懂^^"
非常認同這看法更期待你的想法分享,可以讓後輩的我多了解些國內馬拉松的現況

在討論問題前,我們可以先把終點的工作內容稍為分類一下或許會有助討論,從馬拉松的制度面先開始,馬拉松終點通常有以下三組人:
Judge(包含 Marshals)維持競賽秩序,判定晶片與終點攝影之成績據以排名,Marshals則巡迴維持場地秩序並協助裁判
Timekeeper負責計時之賽務人員
Operators操作晶片系統、終點攝影、風速儀等技術人員

而一般性的作法是:
終點裁判:負責終點成績判定以及競賽秩序
系統操作之技術人員:操作各項電子設備
任務編組(場地)之終點主任:維持終點場地秩序
工作內容大同小異

但國內現況是:終點如同夜市,區隔不足門庭若市,想怎麼走怎麼進出都可以,比較國際馬,或許大家都知道要怎麼做,但總有差距,在管理作為上有源頭處理與管末處理,往往想省事都會選擇後者,但都不清楚管末處理才是最費時費力,與其說磨合,不如前面這三組之專業能力都有待提升更貼切,在終點管理方面,國內自行車賽或是鐵人三項賽或許某些地方可供路跑活動借鏡

另個要釐清的:對於路跑項目,時間很重要,時間等同序位紀錄,三項賽也是,在自行車公路賽序位就比時間重要。
文章發表人 安樂使


安樂使已回答部分,就冒昧借題發揮延伸討論,但還是簡短回覆,現場狀況多處理方式各有不同,但這些問題比起三項計時要簡單許多,也能處理

1.甲賽事有全半馬二種項目,A選手報名全馬,跑到半馬折返點,他覺得他今天跑不完,所以改跑半馬,順利回到終點

a.請問他能不能進終點?

當然不能,這不必想也知道。

如果他進了終點
b.請問他的成績算什麼?全馬還是半馬

他沒有通過全馬折返點的晶片感應(所以全馬折返點必須要有感應晶片的機制),當然不會有全馬或半馬的成績。

在國際賽這當然就不會有成績,會列為DNF或DSQ

但在全民推廣的路跑活動,本著服務及鼓勵運動的宗旨,就看主辦方或裁判如何處置,要給不給給哪個成績都可以,
計時?一定就是配合辦理,很簡單

c.如果成績不能算,那怎麼處理?

同上,沒有成績自然不必處理。

應該是說,只要有出發~成績或狀態都要能被查詢到~就看如何標註呈現

成績表中應儘可能減少不明不白或查無可查的情況

如果他不能進終點
d.請問他能不能領半馬完成獎牌?

1、如果他身上別著全馬的號碼布,太早進終點,自然可知他未完成全馬先跑回。

2、如果時間上分辨不出來(跟半馬的後段班差不多的時間),就得靠計時系統的設定吧!(例如全馬的晶 片沒有經過全馬折返點的感應就跑回終點,計時系統應該發出警告訊息,告知某晶片未完成全馬而提早進終點,立即可告知終點裁判人員),這樣一來,自然半馬或 全馬的完成獎牌通通不准領。

同上,若全民推廣性質~就看主辦方決定,與計時無直接關係,計時配合執行即可

2. B選手完成比賽,馬上折返回賽道,要陪C選手的百馬團進場,裁判組勢必無法檢核出來,B選手等於通過終點二次,請問他的成績會怎麼計算?如果今天是人工按碼表計時,那麼B選手是否已產生了二筆成績

完成比賽後的晶片應能設定感應結束後,立即解除其原先之功能(不知這是否有困難?)。這樣一來自然不會有第二次的成績,同上所述,此失效之晶片是否亦可設定在通過終點感應時讓計時系統發出警告訊息,同樣不准再重覆領一次完成獎牌或其他紀念品。

如果是人工按碼表計時,那當然就很難判斷,因此也會產生第二筆成績,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需要使用晶片來計時的理由之一吧!

YES,現場裁判可以區分當然就直接踢除,若照時登記也沒有太大影響,因為是最符合終點實際狀況,但就得靠裁判賽後嚴謹校核成績資料,但回歸源頭,負責競賽秩序及場地秩序的Judge及Marshals就應事先處理,若是使用晶片之賽事,可先要求選手除去晶片及號碼布,這是很基本的參賽素養,需靠主辦方積極負起教育之責,若有困難或無力執行,那增加後續處置的負擔那也沒什好說的

晶片的失效機制,會讓系統更復雜,也需要有中央資料庫支援,因此國際上主流制式設備都不會選擇這樣做,晶片系統要做的很簡單,就是要能感應紀錄每一次通過終點的時間,一筆都不能遺漏,不限次數!對硬體的性能要求,不擔心重複只怕漏失,數據的篩選是軟體端要處理的,所以專用的競賽軟體以及專業人員是很重要的

例如繞圈賽,選手需要同過同一位置數次,或是最複雜的三項賽,轉換區的感應可能同一個位置就需要感應數次且名目不同不能搞混,才能據以計算S+T1+B+T2+R以及總時間等6個時間,相較起來路跑終點是這些項目裡最單純好處理的,

但就算如此若終點不詳加規劃及管制,那麼用再好的系統也是枉然,晶片帶來便利.效率.但也延伸出其他難題,如一人帶了數片或是未出賽的家屬在終點線上拍照...諸如這些,而後者還不屬是晶片計時人員任務範圍內需處理的

愈強悍的晶片系統,對操作者的要求以及對環境(主辦方)的要求也愈高!

3. C選手配戴全馬號碼布,但宣稱使用半馬晶片,欲進入半馬終點,請問是否應放行?

既然明顯得知該選手戴全馬號碼布,想進入半馬終點,當然不行。宣稱使用半馬晶片,是其個人片面之詞,終點前之裁判當然得立即攔下。這很好解決吧?





編輯者 Jay18 - 2012-03-02 at 10:20am
回到最上面
安樂使 由上至下檢視
Senior Member
Senior Member


註冊日期: 2008-04-13
線上狀態: 離線
文章數: 796
文章選項 文章選項   引述 安樂使 引述  發表回應回覆 直接連接到這篇文章 發表於: 2012-03-01 at 11:24pm
文章發表人 yun


說太多可能也沒人想看
舉幾個實際案例給大家看看好了

1.甲賽事有全半馬二種項目,A選手報名全馬,跑到半馬折返點,他覺得他今天跑不完,所以改跑半馬,順利回到終點
a.請問他能不能進終點?

當然不能,這不必想也知道。

如果他進了終點
b.請問他的成績算什麼?全馬還是半馬

他沒有通過全馬折返點的晶片感應(所以全馬折返點必須要有感應晶片的機制),當然不會有全馬或半馬的成績。


c.如果成績不能算,那怎麼處理?

同上,沒有成績自然不必處理。

如果他不能進終點
d.請問他能不能領半馬完成獎牌?

1、如果他身上別著全馬的號碼布,太早進終點,自然可知他未完成全馬先跑回。

2、如果時間上分辨不出來(跟半馬的後段班差不多的時間),就得靠計時系統的設定吧!(例如全馬的晶片沒有經過全馬折返點的感應就跑回終點,計時系統應該發出警告訊息,告知某晶片未完成全馬而提早進終點,立即可告知終點裁判人員),這樣一來,自然半馬或全馬的完成獎牌通通不准領。


2. B選手完成比賽,馬上折返回賽道,要陪C選手的百馬團進場,裁判組勢必無法檢核出來,B選手等於通過終點二次,請問他的成績會怎麼計算?如果今天是人工按碼表計時,那麼B選手是否已產生了二筆成績

完成比賽後的晶片應能設定感應結束後,立即解除其原先之功能(不知這是否有困難?)。這樣一來自然不會有第二次的成績,同上所述,此失效之晶片是否亦可設定在通過終點感應時讓計時系統發出警告訊息,同樣不准再重覆領一次完成獎牌或其他紀念品。

如果是人工按碼表計時,那當然就很難判斷,因此也會產生第二筆成績,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需要使用晶片來計時的理由之一吧!

3. C選手配戴全馬號碼布,但宣稱使用半馬晶片,欲進入半馬終點,請問是否應放行?

既然明顯得知該選手戴全馬號碼布,想進入半馬終點,當然不行。宣稱使用半馬晶片,是其個人片面之詞,終點前之裁判當然得立即攔下。這很好解決吧?


說太多可能也沒人想看
舉幾個實際案例給大家看看好了

1.甲賽事有全半馬二種項目,A選手報名全馬,跑到半馬折返點,他覺得他今天跑不完,所以改跑半馬,順利回到終點
a.請問他能不能進終點?

當然不能,這不必想也知道。

如果他進了終點
b.請問他的成績算什麼?全馬還是半馬

他沒有通過全馬折返點的晶片感應(所以全馬折返點必須要有感應晶片的機制),當然不會有全馬或半馬的成績。


c.如果成績不能算,那怎麼處理?

同上,沒有成績自然不必處理。

如果他不能進終點
d.請問他能不能領半馬完成獎牌?

1、如果他身上別著全馬的號碼布,太早進終點,自然可知他未完成全馬先跑回。

2、如果時間上分辨不出來(跟半馬的後段班差不多的時間),就得靠計時系統的設定吧!(例如全馬的晶 片沒有經過全馬折返點的感應就跑回終點,計時系統應該發出警告訊息,告知某晶片未完成全馬而提早進終點,立即可告知終點裁判人員),這樣一來,自然半馬或 全馬的完成獎牌通通不准領。


2. B選手完成比賽,馬上折返回賽道,要陪C選手的百馬團進場,裁判組勢必無法檢核出來,B選手等於通過終點二次,請問他的成績會怎麼計算?如果今天是人工按碼表計時,那麼B選手是否已產生了二筆成績

完成比賽後的晶片應能設定感應結束後,立即解除其原先之功能(不知這是否有困難?)。這樣一來自然不會有第二次的成績,同上所述,此失效之晶片是否亦可設定在通過終點感應時讓計時系統發出警告訊息,同樣不准再重覆領一次完成獎牌或其他紀念品。

如果是人工按碼表計時,那當然就很難判斷,因此也會產生第二筆成績,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需要使用晶片來計時的理由之一吧!

3. C選手配戴全馬號碼布,但宣稱使用半馬晶片,欲進入半馬終點,請問是否應放行?

既然明顯得知該選手戴全馬號碼布,想進入半馬終點,當然不行。宣稱使用半馬晶片,是其個人片面之詞,終點前之裁判當然得立即攔下。這很好解決吧?

回到最上面
yun 由上至下檢視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
圖像

註冊日期: 2003-07-14
位置: 中華民國 台灣
線上狀態: 離線
文章數: 1241
文章選項 文章選項   引述 yun 引述  發表回應回覆 直接連接到這篇文章 發表於: 2012-03-01 at 5:06pm

您的討論非常專業,不過我不知道有多少選手能理解?
現在比賽多到一週可以有二場以上的馬拉松,有多少人在報名前會認真的看過簡章?
這麼多的比賽,賽事的品質有被突顯出來嗎?
有人會在賽前去認真的問這場比賽是採用何種晶片計時系統嗎?或是人工計時?或是根本沒有計時系統?
為什麼賽事里程常常會有誤差,究竟賽道距離是如何量測的
也或許根本沒有人關心,反正我繳了報名費,領到一張證書,上面有隨便印一個成績就好
賽道距離越少越好,最好只有40k,這樣可以更輕鬆賺一馬,而且成績超好看

前幾年,萬金石馬拉松都是貼了一塊RFID在號碼布上,大家都說這叫晶片計時
我到終點去看了看計時系統,嗯,這只是在作身份辨識而已
我不知道有多少選手分的出這中間的差別

這一、二年,民間社團所舉辦的馬拉松賽事開始導入晶片計時系統
但顯然的,計時廠商與賽會團隊之間仍需要一段很長的磨合期

終點計時與終點裁判是密不可分的關係
計時系統會出錯,但人更可能會出錯
當終點產生爭議時,計時組能否立即應變?
更精確的說,成績處理系統能否即時更動成績?

說太多可能也沒人想看
舉幾個實際案例給大家看看好了

1.甲賽事有全半馬二種項目,A選手報名全馬,跑到半馬折返點,他覺得他今天跑不完,所以改跑半馬,順利回到終點
a.請問他能不能進終點?

如果他進了終點
b.請問他的成績算什麼?全馬還是半馬
c.如果成績不能算,那怎麼處理?

如果他不能進終點
d.請問他能不能領半馬完成獎牌?


2. B選手完成比賽,馬上折返回賽道,要陪C選手的百馬團進場,裁判組勢必無法檢核出來,B選手等於通過終點二次,請問他的成績會怎麼計算?如果今天是人工按碼表計時,那麼B選手是否已產生了二筆成績

3. C選手配戴全馬號碼布,但宣稱使用半馬晶片,欲進入半馬終點,請問是否應放行?


晶片的導入基本上已經解決了很大的問題
撇除感應失敗的狀況,只要選手正確使用晶片,你個人的成績絕對是正確的
排名問題就必須看賽會裁判組的嚴謹度
也許有些選手半路就搭車回來,晶片也沒回收,選手下車就跑進終點
這樣也賺了一馬
也許有些選手沒跑到折返點就先折返了
終點裁判也沒在看信物
沒有信物也照樣進終點賺一馬
還有其他種種問題,都是考驗賽會整體嚴謹度
以目前民間社團多使用志工為工作人員的狀況來看,裁判的專業度能有所期待嗎?

某些方面來說,這可能也是一種市場導向
選手似乎不太在意成績或排名的正確性,差個幾秒幾分應該沒有關係
也不在乎里程是否短缺,少個2公里也可以算馬拉松
主辦單位自然不需要花費額外的成本來加強這些東西
還不如多花一些錢在補給,反正把大家的肚子餵飽了,回來終點吃吃喝喝聊天
快快樂樂賺一馬,回家上網看就是一片讚聲,又是一場優質賽事的誕生

抱歉,跟運動計時系統扯遠了

我的結論是:晶片計時人員及裁判人員的專業能力都還有改進空間,尤其是需要經驗的累積,這幾年絕對會是經驗累積的磨合期。大環境風氣的影響,也是造成賽事嚴謹度不足的原因。我個人對此有一些想法,日後也許有機會的話再與大家分享。
回到最上面
Jay18 由上至下檢視
Groupie
Groupie


註冊日期: 2011-03-07
線上狀態: 離線
文章數: 97
文章選項 文章選項   引述 Jay18 引述  發表回應回覆 直接連接到這篇文章 發表於: 2012-03-01 at 12:59pm
想了會兒~有不少跑友對晶片系統好奇,剛好手上有些現場執行之研究心得與看法,提出分享與大家交流,其中也包含了這一年對國內馬拉松的觀察

全文如下連結:

相關馬拉松之觀察摘要如下,請各界先進指點:

這一年觀察國內馬拉松運動有個奇特現象,路跑應該是國內最早引進晶片計時(ChampionChip)系統並應用在全民賽事的運動項目,結果至今仍見許多跑友對成績對計時不甚了解,甚至有晶片失靈恐慌症?大部分地方馬拉松或路跑的計時水準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以現今角度來看反倒是落後其他如三項運動、自行車賽許多,當然這可能與相對低廉的報名費以及參加者含括各階層有關。

路跑協會所有的系統應該是冠軍晶片系統ChampionChip,其認證精度在1/100sec屬被動式系統,用在路跑或鐵人三項等終點速度較慢的競賽計時是綽綽有餘,也是國際組織認可的計時系統。只是仍不時傳出問題或選手感應不良,若是這套∼個人認為這系統的問題可能在於使用年限已久,操作上更需要注意保養、備援及應變。

在計時系統的建置上有個觀念要先建立,沒有零失誤沒問題這回事,不論軟硬體都會有失誤當機的時候,人的失誤率更高,但是人也是所有環節中最有應變能力的,端看程序如何規劃。這三年國內陸續引進整套制式之主動式RFID計時系統,用於自行車及鐵人三項之穩定度都在職業水準,只是不論被動或主動,愈強的性能就需要愈高層次的操作技術、場地規劃與應變能力。不論如何,一場賽事之計時除了晶片系統外,還需要有其他的配套,如終點錄影,專業點的就終點攝影Photo Finish,當然路跑項目的傳統作法是發放名次卡。

觀察國內跑者除了有晶片感應失靈的恐慌外,對於馬拉松成績之計算也有模糊不清之處。於國際正式比賽以及IAAF規範,都是以大會鳴槍時間GUN TIME作正式成績及頒獎依據(The time shall be taken from the flash / smoke of the gun),這也是運動最基本的原則,起跑點的公平。而所謂的晶片時間chip time,在早期狹義解釋確實為終點感應-出發感應=個人凈時NET TIME,但現在chip time已是廣義泛指使用晶片系統作為大會成績依據,一般技術規範中會明定競賽計時需使用電子設備(避免人為失誤影響),Transponder system就是其中一個選項,使用晶片紀錄進入終點的時間,再扣除大會預設的出發時間(可設定)或鳴槍連動啟動計時的時間。所以採用大會鳴槍時間作為開始之計時稱為GUN TIME又稱OFFICAL TIME,而個人凈時所使用的正式名詞為NET TIME,稱呼區分明確。NET TIME是提供給跑者自行參考紀錄之用,若以全民為主要參加對象的地方自辦賽事,要以NET TIME作為地方賽會排名依據也不是不可以,而是此一成績時間將無法成為國際認可之正式時間紀錄。除了計時之外,馬拉松的距離丈量、地形、風速等也是成績是否可被承認的關鍵要素。

PS:而使用NET TIME的前提就是除終點外,起點線上也需要設置一套晶片感應系統。




編輯者 Jay18 - 2012-03-01 at 1:59pm
回到最上面
 發表回應 發表回應 頁面  <12

討論區選單 討論區權限 由上至下檢視

Forum Software by Web Wiz Forums® version 9.73
Copyright ©2001-2011 Web Wiz

頁面執行時間為 0.14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