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回溯歷史- 跑馬東海岸追尋先民足跡 |
發表回應 ![]() |
頁面 123> |
作者 | |
tgchen ![]() Senior Member ![]() ![]() 註冊日期: 2002-08-06 位置: 中華民國 台灣 線上狀態: 離線 文章數: 940 |
![]() ![]() ![]() ![]() 發表於: 2014-04-01 at 7:52am |
3月26日濛濛細雨中,為8月17日「都蘭夏日馬拉松」試跑。偕同許武勝、及林坤池會長在東海岸台11線上向北奔馳。美麗的太平洋往東無限延伸、壯闊的東海岸山脈在西側連綿不斷;往前直通蘇花太魯閣、南抵卑南及大武。面對山海美景,引發探索原住民開拓後山的足跡、緬懷先民的豐功偉業。 1874年「牡丹事件」觸動清廷「開山撫番」,因為日軍藉口「番地」非屬清朝版圖而大舉入侵。「後山理番」是為了進一步打通東部道路方便治理。過程中因土地丈量、租稅不公引發原住民大遷徙,衍生更多可歌可泣的抗爭事件。包括大港口、加禮宛、大庄及1895甲午戰爭後的玉里觀音山事件………
全文點閱-> http://www.tgchen.net/2014/03/blog-post_266.html
編輯者 tgchen - 2016-09-09 at 9:20pm |
|
![]() |
|
黃榮俊 ![]() Senior Member ![]() 註冊日期: 2005-03-02 位置: Taiwan 線上狀態: 離線 文章數: 2168 |
![]() ![]() ![]() ![]() |
說到原住民,我來插個花。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台灣第一個跟歪國人簽訂條約的,既不是河洛人,也不是客家人,更不是在台灣的清朝官員,而是----原住民! 話說西元1867年的某月某日,一艘美國三桅輪船羅發號(Rover),也有人說成巡邏者號,在恆春近海觸礁擱淺,船上13人划著救生艇上岸,結果被原住民殺害,只剩下一人逃生。 事情傳到打狗的英國領事耳裡,他從外交及軍事兩方面雙管齊下進行交涉。在外交方面,他向北京清廷施壓,要朝廷給個交代。清廷迫於壓力之下,不得已調派台灣南部總兵劉明燈率兵前往剿亂。在軍事方面,則立刻派了兩艘停迫在高雄港的武裝船隻前往恆春欲進行血腥報復,支援的還有兩艘從日本來的戰船以及一艘由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Le Gendre)所帶領的戰船,一共動員了5艘戰船要給原住民好看,但先到的英國戰艦打了敗戰,被原住民擊退,還犧牲了一位副船長。 李仙得聞訊後,大吃一驚,對於原住民的戰鬥能力不敢掉以輕心,於是決定改變策略,既然硬的不行,就來軟的。在英國商人必麒麟(William Pickering)及漢人潘文杰等人居中協調下,李仙得跟原住民頭目卓杞飛在他的部落(即今之墾丁社頂公園)簽訂互不侵犯條約,雙方約定,爾後若有美國船隻在恆春一帶拋錨,原住民不得殺害,並且要提供必要的救助;此外原住民也同意興建燈塔,以利船隻夜間航行。 哈哈,這就是台灣的第一個外交條約! |
|
![]() |
|
黃榮俊 ![]() Senior Member ![]() 註冊日期: 2005-03-02 位置: Taiwan 線上狀態: 離線 文章數: 2168 |
![]() ![]() ![]() ![]() |
松山土豆伯爆料: 簽約後,從台南率領500名士兵欲前往恆春進行平亂的總兵劉明燈,也想有樣學樣,一樣畫葫蘆,想要和原住民簽訂和平條約,結果被卓杞飛拒絕了,理由是:漢人不可信。 |
|
![]() |
|
tgchen ![]() Senior Member ![]() ![]() 註冊日期: 2002-08-06 位置: 中華民國 台灣 線上狀態: 離線 文章數: 940 |
![]() ![]() ![]() ![]() |
重提140多年前引發的土地抗爭,至今仍舊未解。例如苗栗大埔農地徵收、台南移鐵路徵地等。
早期原住民所承受的苦果,千百倍於今日。對照古今,原住民弱勢令人不捨。
編輯者 tgchen - 2014-04-14 at 11:10pm |
|
![]() |
|
黃榮俊 ![]() Senior Member ![]() 註冊日期: 2005-03-02 位置: Taiwan 線上狀態: 離線 文章數: 2168 |
![]() ![]() ![]() ![]() |
這個史稱「羅發號事件」的關鍵人物,我來稍作介紹。 潘文杰 「番化」漢人,從小成天在原住民部落鬼混,長大後就當起商人,來往於「漢」、「番」兩界做買賣,用布匹、柴米油鹽和武器(火繩槍),交換山豬、鹿肉和鹿毛,不是啦,是鹿茸啦。 由於潘文杰深諳原住民習性,又精通原住民語言,所以做生意無往不利,不但如此,後來他還娶了頭目卓杞飛的女兒為妻,人財兩得,好不得意。 卓杞飛 「漢化」原住民、也是頭目,雖然不會講漢語,人在部落卻住台灣厝、穿台灣衫、吃台灣菜、過台灣節,尤有甚者,還把女兒嫁給「番化」漢人潘文杰,並且因為沾了這位台灣女婿的光,使得卓杞飛過著非常舒適優渥的日子,卻又能同時受到生活苦哈哈族人的尊敬與愛戴,可見他有過人之處,能夠當上頭目不是沒有原因的。 潘文杰與卓杞飛是絕配,台灣歷史上找不到第2對! |
|
![]() |
|
黃榮俊 ![]() Senior Member ![]() 註冊日期: 2005-03-02 位置: Taiwan 線上狀態: 離線 文章數: 2168 |
![]() ![]() ![]() ![]() |
「羅發號事件」關鍵人物介紹(二) 李仙得(Le Gendre) 法裔美國人,軍人出身,打過美國南北內戰,官拜少將,代表南軍對抗北軍,後來因為身負重傷而退役,之後美國派他到廈門當領事,兼管台灣事務。 「羅發號事件」發生後,他從廈門搭乘軍艦要來攻打恆春原住民,替死去的美國同胞報仇,不過後來因懾服於原住民的驍勇善戰,而放棄武力征伐計畫,改為與原住民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使得事件最終以和平收場落幕,這就是台灣歷史上有名的「南岬之盟」的由來。 不過根據史料,化干戈為玉帛不是他的本意,以武力平息事件才是他的本意,畢竟他是軍人出身,不甘未戰而降,因此對於這個事件耿耿於懷。後來他調離中國,在返國途經日本的時候,跑去見大臣,力勸日本出兵台灣,表面上理由冠冕堂皇,實際上是想利用日本人替美國出一口氣,由此可見他對於攻打台灣一事多麼在意了。 |
|
黃榮俊敬啟
|
|
![]() |
|
黃榮俊 ![]() Senior Member ![]() 註冊日期: 2005-03-02 位置: Taiwan 線上狀態: 離線 文章數: 2168 |
![]() ![]() ![]() ![]() |
松山土豆伯爆料 李仙得前後來台至少8次,足跡遍及淡水、基隆、苗栗、六龜和恆春半島等地,進行地質調查,所累積的情報資訊,包括台灣島圖、人口分布、港口地圖及地層結構等圖片與資料,後來成為1874年日本準備出兵台灣的重要參考資料,並重金聘請他擔任征剿牡丹社計畫的最高軍事顧問。 後來李仙得把他處理「羅發號事件」的經驗以及他對台灣的印象寫成一本書「台灣紀行」(Foreign Adventurers and the Aborigines of Southern Taiwan, 1867-1874)。 |
|
![]() |
|
黃榮俊 ![]() Senior Member ![]() 註冊日期: 2005-03-02 位置: Taiwan 線上狀態: 離線 文章數: 2168 |
![]() ![]() ![]() ![]() |
「羅發號事件」關鍵人物介紹(三) 必麒麟(William Pickering) 英國人,還不到廿歲就到中國,從此一生與華人生活在一起,時間長達半世紀,精通北京話、閩南話,是19世紀著名的西方「中國通」。 必麒麟於1863年左右從廈門到打狗,前後待了7年,大多數是在台灣南部一帶活動。他是商人,但很喜歡旅行探險,只要有空就往原住民部落的山上跑,偶爾只有隻身一人深入山區,不帶隨從,膽子之大由此可見。著有「福爾摩沙探險記」(Pioneering in Formosa)一書傳世,可能是第一本歐洲人所出版的台灣遊記。 從書中的文筆與記述可看出,必麒麟是一個非常聰明、有手腕的商人,腦筋非常靈活。例如在「羅發號事件」中,他帶領李仙得進入山區原住民部落,並和「番通」潘文杰一起說服卓杞篤簽訂和平協議,遇到卓杞篤猶豫的時候,他就利用原住民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鬼怪靈異的心理,學著巫師作法的模樣,當面把李仙得的眼珠子掉落地上,嚇得卓杞篤等眾人魂飛魄散,以為祖靈在生氣作怪,驚嚇之後便立刻在條約上劃押了。其實原住民哪裡知道,李先得的那隻眼睛是假的,是活動的,真的眼睛在美國南北戰爭中受傷,被手術拿掉了,卓杞篤不明就裡,被唬弄了,由此可見必麒麟多麼的鬼靈精。 必麒麟退休前被英國派到當時還沒有脫離馬來亞獨立的新加坡擔任護民官(Civil Protectorate),現在新加坡有一條叫Pickering Street的街道是用來紀念他的,下個月我去新加坡時,已經和當地同事說好,要去那裡走一走,緬懷一下這位英國「台灣通」。 |
|
![]() |
|
tgchen ![]() Senior Member ![]() ![]() 註冊日期: 2002-08-06 位置: 中華民國 台灣 線上狀態: 離線 文章數: 940 |
![]() ![]() ![]() ![]() |
古早的代誌耳熟能詳令人敬佩 ! 進一步探索「後山理番」過程多請指教。 |
|
![]() |
|
黃榮俊 ![]() Senior Member ![]() 註冊日期: 2005-03-02 位置: Taiwan 線上狀態: 離線 文章數: 2168 |
![]() ![]() ![]() ![]() |
「羅發號事件」關鍵人物介紹(四) 劉明燈 1866年從中國來台擔任台灣總兵,駐紮台南,翌年發生「羅發號」美船事件,奉旨帶兵前往平亂,行至屏東車城,剛好碰到北上的必麒麟,獲知李仙得與卓杞篤已經簽訂和平協議,不用打仗了,欣喜萬分。劉明燈認為事件能夠和平收場,都是必麒麟帶來的好運,所以就想幫他起個中國名字,因Pickering唸法與吉祥動物麒麟相似,於是命名為「必麒麟」。 後來劉明燈把此行經過刻在石碑上,成為「羅發號事件」見證史料之一,石碑至今還保存在車城福安宮。此外喜歡建碑的劉明燈,所立之碑還包括新北市草嶺古道的雄鎮蠻煙碑、虎字碑、金字碑等,目前這些石碑都被政府妥善維護。我曾經從貢寮火車站走到大里天公廟,看過這些石碑,久聞劉明燈書法為一絕,見之,果然名不虛傳。近幾年則有人在這裡舉辦越野跑步活動,聽說也有上千人參加。台灣山多水多,到處皆可跑步健行,這是身為台灣人的福氣。 |
|
![]() |
發表回應 ![]() |
頁面 123> |
討論區選單 | 討論區權限 ![]() 您 不能 在此討論區發表新文章 您 不能 在此討論區回應文章 您 不能 在此討論區刪除您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此討論區編輯您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此討論區舉行投票 您 不能 參加此討論區舉行的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