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者廣場 首頁
論壇首頁 論壇首頁 > 長跑相關討論與資訊 > 跑步教室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RSS Feed: Heart, Health And Marathoning 心臟, 健康與馬拉松
  常見問題集 常見問題集  搜尋論壇   行事曆   註冊 註冊  登入 登入

Heart, Health And Marathoning 心臟, 健康與馬拉松

 發表回應 發表回應 頁面  123 4>
作者
訊息
Jeffrey Wu 由上至下檢視
manager
manager


註冊日期: 2003-01-10
位置: 中華民國 台灣
線上狀態: 離線
文章數: 555
文章選項 文章選項   引述 Jeffrey Wu 引述  發表回應回覆 直接連接到這篇文章 主題: Heart, Health And Marathoning 心臟, 健康與馬拉松
    發表於: 2009-02-20 at 9:16pm

好久沒上跑步教室了.

 

農曆年間利用較長的假期, 跑者世界看到這篇有關心臟, 健康與馬拉松的專題報導, 個人覺得相當不錯.  雖然該文的部份內容對許多跑友來說可能已經不算新知, 不過作者安比伯富特 (Amby Burfoot) 本身曾是世界級馬拉松選手, 現在六十幾歲了也還維持跑步的習慣, 他的觀點與見解可以說是非常貼近一般跑友們的思維.  個人在細讀全文後, 深覺受益良多, 因此這幾週來利用零碎時間, 今天總算將全文翻譯完畢, 特別在此與有興趣的跑友們共享, 也算是為自己今年堂堂邁入50歲組, 人生半百以後的學習作個開場.

 

本文由於是專題報導 (special report) 的性質, 所以篇幅比較長, 全文分成摘要 (標題心臟與健康”) 與本文 (標題馬拉松是危險的運動嗎?”) 兩大部份, 其中也涉及許多醫學專業.  由於小弟所知相當有限, 因此譯文中疏誤之處一定很多, 還要請具醫學專業的諸多跑友先進們不吝指正. 

 

另外, 原文所採用的度量衡都是美制或英制, 大家可自行換算成您比較熟悉的公制如下, 不便之處, 還請見諒:

 

1英哩 = 1.609公里

1 英呎 = 0.3048公尺

1 英吋 = 2.54公分

1美磅 = 0.4545公斤

1 加侖 = 3.7854公升

 

Enjoy your marathoning as well as reading. 

 

Thanks,

 

 

 

 



編輯者 Jeffrey Wu - 2009-02-21 at 5:53am
回到最上面
Jeffrey Wu 由上至下檢視
manager
manager


註冊日期: 2003-01-10
位置: 中華民國 台灣
線上狀態: 離線
文章數: 555
文章選項 文章選項   引述 Jeffrey Wu 引述  發表回應回覆 直接連接到這篇文章 發表於: 2009-02-20 at 9:18pm

 

心臟與健康  

HEART HEALTH

 

~ 對運動, 馬拉松與心臟病猝死的基本認識 ~

 

原文作者: 安比伯富特(Amby Burfoot)

 

原文連結 http://www.runnersworld.com/article/0,7120,s6-241-285--12948-0,00.html

 

 

如果您還沒有機會閱讀200812月份跑者世界整篇有關運動, 馬拉松與心臟病的專題報導, 以下是其內容摘要供您參考:

 

最重要的訊息是, 跑步及其它規律且適度激烈的運動可將個人因心臟病發死亡的風險降低50%, 且其效益可長達數十年之久.  雖然人都免不了一死, 但是有規律運動習慣的人確實活得比較健康而有活力.  他們也比較少有現代人因作習不良而好發的其他疾病, 其中犖犖大者包括了中風, 糖尿病及高血壓等.

資料來源: 美國臨床營養期刊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有點駭人聽聞的是, 在跑步運動過程中, 心臟病發的風險提高了七倍.  心跳加速時, 心電傳導或心血管病發的機率也隨之升高.

資料來源: 美國醫學協會期刊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聽起來好一些的是, 不運動的人 (包括工作與生活)與規律運動者(每週五次以上) 相比, 前者(不運動)在運動過程中心臟病發的機率為後者(規律運動)的五十倍.  所以, 如果您從不運動,但是在大雪過後卻興起想帶著圓鍬出去鏟雪時, 千萬得要當心.  反過來說, 規律運動者在無論是在鏟雪, 追公車或作些其它較激烈的活動時, 其心臟病發的風險相對小多了.

資料來源: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結論是, 運動意外難免, 因為每一項運動多少都有其風險存在.  但是不運動的結果是使得人們更容易得到心臟病, 糖尿病, 高血壓及其他現代人的文明病, 其代價與風險更高.

 

死在馬拉松賽道上

 

以下是三項有關馬拉松賽道上心臟病發死亡的統計研究結果:

 

雙城研究 - 根據三十年來雙城馬拉松與海軍陸戰隊馬拉松賽會統計, 525,700人參賽, 7人死於心臟病, 機率為1:75,100

資料來源: 美國心臟醫學院期刊 (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倫敦研究 - 根據1981-2007倫敦馬拉松賽會統計, 712,000人參賽, 8人死於心臟病, 機率為1:89,000

資料來源: 研究者訪談 (Direct communication from study author)

 

多倫多研究 - 由一位多倫多醫生完成, 範圍最廣, 但是也比較不嚴謹, 含蓋美國三十年來750場馬拉松賽會, 3,292,000人參賽, 26人死於心臟病, 機率為1:126,000

資料來源: 英國醫學期刊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其他活動的死亡風險

 

我們很難從不同的活動中去精確的比較其死亡風險, 但是以下是美國人未來一年中死於各項意外的平均風險:

 

車禍            1:6,535

跌倒            1:15,614

溺水            1:88,772

火災            1:90,944

噎食            1:334,461

雷擊            1:6,383,844

 

資料來源: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 (National Safety Council)

 



編輯者 Jeffrey Wu - 2009-02-21 at 8:53pm
回到最上面
Jeffrey Wu 由上至下檢視
manager
manager


註冊日期: 2003-01-10
位置: 中華民國 台灣
線上狀態: 離線
文章數: 555
文章選項 文章選項   引述 Jeffrey Wu 引述  發表回應回覆 直接連接到這篇文章 發表於: 2009-02-20 at 9:20pm

馬拉松是危險的運動嗎?

ARE MARATHONS DANGEROUS?

~ “如果跑步真的那麼好, 為什麼麼每年都有人在馬拉松比賽中死去?” 一位終身跑者, 透過專家們的協助, 發掘了這些駭人的新聞頭條背後令人振奮的真相…. ~

原文作者: 安比伯富特 (Amby Burfoot)

 

原文連結 http://www.runnersworld.com/article/0,7120,s6-238-244-255-12968-0,00.html

 

 

通常, 我不會在例行的午間跑步練習時擔心死亡這檔子.

 

我的HDL (“高密度膽固醇”, 或通稱好的膽固醇”) 指數僅達35 (正常人應該要高於50), 提姆羅瑟 (Tim Russert, 1) 生前指數相當.  我祖父五十幾歲時第一次心臟病發作.  很多人說我是A型人格 (Type A personality, 2).  加上, 我已經62, 人生已經過了大半, 我似乎應該會要擔心死亡這件事.

 

<1>: Tim Russert, 美國記者, 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新聞部資深副總裁, 主持星期日訪談節目《與媒體見面》(Meet the Press)長達16, 2008613在工作時因心臟病突發去世, 享年58

 

<2>: Type A personality, 1950年代發展出來的人格理論 .  A型人格, 其行為特色是沒耐心, 易緊張, 缺乏安全感, 好勝心強且具侵略性 -- 這些行為也被認為會提高心血管病發的風險.  B型人格 (Type B personality) 的人行為特質則相反 -- 有耐心, 放輕鬆, 看得開

 

然而, 透過每天的例行跑步, 我的注意力總是被移到其他令人愉悅的事物上.  我可以邊跑邊欣賞鄰居的花, 深入思考手邊的問題, 想像著下一場馬拉松, 或者只是單純的享受著在河畔辛苦練習後, 油然而生的成就感.  跑步也讓我得以深入自己的複雜的思.  我永遠不知道下一刻腦海裡會出現什麼 - 可能會是創意十足的, 也可能是平淡無奇的 (“該開始動筆寫新書了….”, “記得去洗衣店拿衣服….”)

       

不過, 些悲觀的想法還是不時會浮現.  我可能會想起25年前在一個週六午後, 接到一位自稱是CBS電台記者的.  他想請我談談吉姆費克斯 (Jim Fixx, 1977年出版的暢銷書跑步大全The Complete Book Of Running帶動當年的慢跑風潮).  我回說:沒問題.  他是個大好人, 聰明, 謙虛又努力.  我還沒有見過比吉姆更了解及熱愛跑步的人….這位記者不得不打斷我「伯富特先生, 您可能還不知道, 費克斯先生昨天下午過世了.  他當時正在佛蒙特州 (Vermont, 3) 跑步….  我也會想起萊恩霍爾 (Ryan Hall) 200711月在中央公園贏得美國奧運馬拉松選拔賽的重大勝利後, 面對媒體時那沉重肅穆的一刻.  他說:這場勝利是我個人夢想的實現, 但是, 首先我想對萊恩謝伊 (Ryan Shay) 的家人們表達我個人深摯的關與祈禱. 接著, 紐約路跑協會執行長瑪麗衛登伯格女士 (Mary Wittenberg) 臉色蒼白的走向麥克風: 非常不幸的, 萊恩謝伊今天早上過世了. 年僅28的謝伊是第一位在比賽中因心臟病發猝死的世界級馬拉松選手.

 

<3>: Vermont, 屬於美國東北部新英格蘭地區之一

 

2007年的秋季對篤信跑步有益健康的您我來說, 真是艱困的時光.  在謝伊過世的前一天, 50歲的馬修哈爾迪 (Matthew Hardy) 4:48:21的成績完成紐約ING馬拉松, 但是卻在賽後一, 兩個小時內過世.  顯然也是因為心臟病突發.  往前再推一個月, 35, 患有二尖瓣脫垂症” (mitral valve prolapse) 的查德謝伯 (Chad Schieber), 也在酷熱的芝加哥馬拉松中倒地不起.  這些意外事件往往比優勝選手吸引到更多世人的注目.  因此, 一直有人在質疑: 如果跑步是這樣的有益健康, 為什麼一直有人在跑道上倒下不起?  就統計機率而言, 在未來一年中應該會有幾位跑者在馬拉松比賽中喪生 -- 多數死於心臟病, 其他常見死因為中暑 (heatstroke) 與低血鈉症 (hyponatremia). 

 

跑步真的是如那些危言聳聽與好批者所言, 是一項高危險的活動嗎?

 

為了找到答案, 我拜訪了許多世界頂尖的心臟與運動專家, 也閱讀大量關於運動與死亡風險的醫學報告, 並諮詢專研此相關領域的統計學家.  在這過程中, 我得以再次確認了跑步與其它較激烈的運動 (vigorous exercise) 可以大量降低死亡風險的事實.  但是, 我也學到了一些令人意外, 聽似矛盾但是確有事實根據的說法 (paradox).  而且, 沒有保證 -- 每一次跑步都像是在擲骰子一樣.  幸運的是, 如果您都了解這些知識, 而且能夠聰明的跑 (run smart), 您的跑步生活應該可以持續長長久久.



編輯者 Jeffrey Wu - 2009-02-21 at 10:09am
回到最上面
Jeffrey Wu 由上至下檢視
manager
manager


註冊日期: 2003-01-10
位置: 中華民國 台灣
線上狀態: 離線
文章數: 555
文章選項 文章選項   引述 Jeffrey Wu 引述  發表回應回覆 直接連接到這篇文章 發表於: 2009-02-20 at 9:23pm

有運動有差 (Exercise Matters)

 

體適能研究專家史帝芬布雷爾 (Steven Blair) 是個一板一眼的人.  這一點從他保留他位於南卡羅萊納州/哥倫比亞市 (Columbia, SC) 的寓所與庭園的原貌, 刻意不予裝潢即可看出一般.  五月中, 我依約去找布雷爾, 準備早上七點一起跑步.  我到他家時, 他正在清理陽台欄杆.  布雷爾追求有條不紊, 有意義的生活與工作.  這些特質也成就了他具爭議, 但不失為全球最頂尖的運動病理學家的地位.

 

69, 留著灰白, 平整鬍子的布雷爾, 看起來圓得跟海灘球一樣, 一點也不像那些我所看過, 終身投入跑步運動的人.  在過去的四十年間, 布雷爾已經跑了7000英哩 (包括18次馬拉松, PB3:28, 拿帕谷Napa Valley創下), 但是這些哩程並沒有為他甩掉體重.  實際上, 布雷爾中年以後體重還增加了30 --主要在中圍.  現在是195, 五呎五吋高, 他知道自己的體型與一般人健身狂熱者體態輕盈的的刻板印象差太多, 所以他常形容自己是, , 禿”, 一方面展現他自我解嘲的幽默, 一方面他也是要藉此強調: 並不是每個人天生都是胖瘦適中, 高矮合宜的.

 

我們從布雷爾所居, 綠意盎然的香登社區 (Shandon) 出發.  一開始, 我們先走兩條街, 然後布雷爾就以每英哩11分鐘的速度慢跑起來.  一路上, 每一, 兩分鐘布雷爾就會與擦身而過跑者, 騎單車的, 或溜狗的人們打招呼.  他說:我幾乎每天早上都在這裡跑.  我也還自認為是一個跑者”, 雖然我不確定我的鄰居們是不是也這樣想 -- 他們也許看不出來, 我到底是在跑還是在走.

 

擁有體育博士學位的布雷爾, 兩年前才回到哥倫比亞市.  在這之前, 他在位於達拉斯 (Dallas), 當時還是首創的古柏有氧運動中心” (Cooper Aerobics Center) 待了22, 從研究員一路做到執行長.  他是當年肯尼士古柏 (Kenneth H. Cooper, 4) 得以大力宣揚運動有益健康理念的幕後功臣.  布雷爾是現任南卡羅萊那大學所屬的阿諾公共健康學院 (Arnold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的教授, 他也還持續研究, 並爭取每一次的機會去宣導他的主張只要每個人每天都能動個30分鐘, 美國民眾的健康狀況可被有效改善, 醫療負擔也可大幅降低”.  他手邊累積有數以百計的研究結果來支持他的論點.  布雷爾同時也是美國心臟協會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與美國運動醫學學院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的領導團隊成員之一.  他南卡大的同事是這樣形容他的:布雷爾應該是南卡大最出名的教授.

 

<4>: Kenneth H. Cooper, 1931年生, 醫學博士, 也曾官拜美國空軍中校, 古柏有氧運動中心的創辦人, 也是有氧運動領域的先驅, 1968年出版的著作有氧運動” (Aerobics) 介紹了如何使用他所建議的計分公式去有效改善身體的循環心血管系統.  後來有人以此為基礎, 進一步發展出每天走一萬步的普世保健準則.

 

研究運動習慣與心臟病, 中風, 糖尿病, 高血壓等各種疾病的關係是運動流行病學家” (exercise epidemiologist) 主要的工作, 但是它可不是簡單輕鬆的工作.  您不能把人當老鼠般的關在籠子裡幾週, 然後再讓他爬滾輪.  所以, 多數流行病學家們都是以問卷調查結果來量化受測者的行為.  然而, 這種結果的精確性卻常被質疑, 因為人們習慣在作問卷調查時低估他們的攝食量, 而且高估了他們的運動量.

 

與眾不同的, 布雷爾所有的研究對象都曾造訪過古柏有氧運動中心, 並且在跑步機上作運動壓力測試 (treadmill stress test), 跑到力竭為止.  時過數年, 甚至數十年後, 這些研究標的會持續被追蹤訪查, 以了解他們的健康狀況 -- 有的還壯的跟牛一樣, 有的則不然, 有的人則已經過世.  布雷爾: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古柏的睿見.  他一開始就深知我們必須將所有壓力測試結果完整建檔, 以利後續對這些研究標的作長期追蹤觀察與研究.



編輯者 Jeffrey Wu - 2009-02-22 at 10:13am
回到最上面
Jeffrey Wu 由上至下檢視
manager
manager


註冊日期: 2003-01-10
位置: 中華民國 台灣
線上狀態: 離線
文章數: 555
文章選項 文章選項   引述 Jeffrey Wu 引述  發表回應回覆 直接連接到這篇文章 發表於: 2009-02-20 at 9:24pm

過去30年中, 已經有超過80,000, 男女都有, 在古柏有氧運動中心完成運動壓力測試.  從這些測試結果整理歸納, 布雷爾和他的同事每年都會發表數次以有氧運動中心追蹤研究” (Aerobics Center Longitudinal Study – ACLS) 為名的報告.  這些報告結果令人振奮.  整體來說, 研究標的中最體適者” (most-fit) 最不體適者” (least-fit) 相比, 其因心臟病死亡的風險低了50%.  他們 (最體適者) 也比較少有中風, 糖尿病, 高血壓及癌症等疾病.  最新且最令人注目的發展是, 最體適者得到如艾茲海默 (Alzheimer’s) 等失智症 (senile dementia) 的風險, 也低於最不體適者.

 

這些最體適者不必然是那些超級運動, 如波士頓或紐約馬拉松冠軍之流.  他們其中多數每週的運動是等同於以每英哩10分鐘的速度, 1525英哩”.  其他的研究結顯示了運動不但可讓人們解放紓壓, 它更帶來實質的健康效益.  布雷爾:由於我們的運動壓力測試比問卷調查更能真實反應人們的體適能狀況, 所以我們的資料更能為人們的體適程度與其健康狀況提供強而有力的連結.

 

布雷爾承認, 如果能再輕個30, 他就不需要吃那麼多控制膽固醇與血壓的藥.  他還沒有親身經歷過心肌梗塞 (通稱心臟病), 不過, 卻也已經動過血管氣球擴張術” (angioplasty) 心臟繞道手術” (heart-bypass), 以清除阻塞的血管.  他說:我竭盡所能的維持自己的體適狀況.  如果不是這樣的話, 可能早十年前我就得動這些手術了.

 

無數的研究報告顯示: 多的體脂肪增加死亡的風險.  然而, 布雷爾卻以他的晨跑來自保.  在他所主持的有氧運動中心縱深研究, 有充分證據顯示那些體適但過重” (fit-but-fat, 俗稱胖的結實”) 的人, 幾乎和那些體適且體重正常” (fit-of-normal-weight) 的人一樣健康.  換句話說, 規律運動可大量降低體重過重的危險.  布雷爾主張:美國公共健康部門的負責人應該停止韃伐體重過重 (obesity) 的問題, 轉而強調運動的效益.  當然, 您一定看得出來, 我個人對體適狀況與體重關係的新發現感到驚喜.  然而, 重點是長久以來我們一直沒打贏過對體重過重這場戰爭, 所以讓我們試試別的 -- 讓我們專注在體適狀況.

 

然而, 布雷爾與他的支持者也深知, 沒有人能保證自己或別人的健康一定沒問題.  心肌梗塞的風險隨著年齡而升高.  運動值得被推薦, 但它不是萬靈丹 -- 心臟疾病而言, 目前還沒有藥到病除的萬靈丹問市.  布雷爾也知道, 自己那一天也可能成為新聞頭條: “體適能專家死於跑步途中….” (通常這類報導會以很諷刺的….”開頭, 就好像布雷爾與他的朋友們相信跑步可讓他們長生不老似的….當然, 他們深知事實: 人都會死 -- 而有的人是在跑步時死去.)

 

我問布雷爾, 為什麼他會持續不斷的每天跑步.  他說: 已經習慣了.  跑步是我一天當中最愉快的時刻.  我在全世界各地數千的跑步經驗中, 只有一次或兩次在跑完後我沒有覺得更好.  跑步讓我感覺生命美好, 就這樣.



編輯者 Jeffrey Wu - 2009-02-21 at 6:12am
回到最上面
Jeffrey Wu 由上至下檢視
manager
manager


註冊日期: 2003-01-10
位置: 中華民國 台灣
線上狀態: 離線
文章數: 555
文章選項 文章選項   引述 Jeffrey Wu 引述  發表回應回覆 直接連接到這篇文章 發表於: 2009-02-20 at 9:26pm

心臟與健康 (The Heart-Health Connection)

 

在其他的研究方面, 米摩利斯 (Jeremy Morris) 與羅夫帕芬巴格 (Ralph Paffenbarger) 算是此領域的先驅了.  包括布雷爾在內的所有當代運動流行病學家們都是他們兩位的研究基礎上衍生發揮.  保羅威廉斯 (Paul Williams) 則是在1991年以後持續發表威廉斯全國跑者健康研究” (Williams’s National Runners Health Study”, 以跑者世界 (Runner’s World) 的讀者為資料庫, 大大的提昇了人們對那些極度注重運動者” (也就是跑者) 的認識.  雖然這些研究都有共同的結論 – “規律運動有益健康, 它們也都有其引人入勝與獨特貢獻之處, 分別陳述如下.

 

英國人摩利斯二次大戰時在印度與緬甸服役, 任職陸軍軍醫.  他的第一項有關運動的重大研究名為冠狀心臟疾病與工作動態性的臨床研究”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the physical activity of work The Lancet, 1953), 調查了倫敦雙層巴士服務人員的心臟健康狀況.  結果: 每天平均少要爬梯600階的剪票員”, 其心肌梗塞的機率比長時間坐著駕駛員30%, 而且前者的發病狀況也比較輕微.

 

後來, 摩利斯在英國的醫學研究委員會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擔任社會醫學組 (Social Medicine Unit) 組長達27.  這期間, 他看到多數工作變得越來越靜態, 鮮少需要身體活動 -- 每個人在桌前一坐就是一整天.  所以, 他就開始研究在人們在工作之餘從事運動對其心臟健康的影響.  他追蹤研究多達17000位年齡在4064歲之間的公務員, 結果發現: 那些在運動時每小時可消耗450卡路里 (相當於4英哩輕鬆跑) 的人和那些完全不運動 (或不太運動) 的人相比, 前者心肌梗塞的機率僅為後者的三分之一.  他據此作成結論: 適度激烈的運動 (vigorous exercise) 是身體最佳的自然防衛, 可以保護逐年老化的心臟免於局部缺血 (ischemia) 及其嚴重的後果.  1966年國際奧委會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首度頒發卓越運動科學成就獎肯定摩利斯的貢獻, 同時穫獎的還有帕芬巴格.

 

帕芬巴格成長於俄亥俄州的哥倫巴士市 (Columbus, Ohio), 在俄州大畢業後繼續深造, 1954年取得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John Hopkins) 公共衛生博士學位, 隨後任教於柏克萊, 史丹福及哈佛等名校, 專攻運動與健康的關係”.  最早期, 在他對舊金山的碼頭工人作研究時, 帕芬巴格就指出那些從事最耗體力工作的人們 (碼頭搬運工人), 其因心臟病死亡的機率遠低於坐辦公桌的.

 

1960年帕芬巴格參與草創後來極具影響力的哈佛校友研究 (Harvard Alumni Study), 持續提出許多有關體能活動與健康關係的重大觀點, 其中包括學生時代參與運動不代表建康可長期受益, 但是成年後的運動習慣則可有長期健康效益”.  另一重要發現為運動對健康的效益, 在每週運動耗能超過1000卡路里 (相當於跑步10英哩)後趨緩, 但是這條健康效益曲線還是會隨著運動量往上走” (, 每週跑多於20英哩的人還是會獲益更多, 如果能有些高強度的運動例如跑得 -- 效果還會更好).

 

一向很少運動的帕芬巴格, 對自己的研究發現深感驚訝.  所以, 1967, 已經45歲的帕芬巴格, 開始投入跑步運動.  在後來的25年中, 跑了151次馬拉松與超馬, 22次波士頓馬拉松 (第一次成績5:05, 最佳成績2:44 ).  1977, 54歲的帕芬巴格以28小時36分的成績成為西域100英哩超馬賽 (Western States 100-miler) 最高齡的完賽者.  他傲人的表現, 也促使主辦單位同意將西域100英哩超馬賽的時限延長至30小時內 (5).  帕芬巴格卒於200779, 得年84.  他在世時對跑步運動推廣的貢獻程度, 遠超過人們的了解與對他的實質肯定.

 

<5>: Western States 100-miler, 每年六月的最後一個週末在加州的內華達山脈 (Sierra Nevada) 進行, 總爬升18,000英呎, 總下降23,000英呎.  一開始的參賽辦法是參賽者騎馬在24小時內完成”, 1977年才正式開放跑者挑戰, 當年有就14位跑者報名參賽, 但是最後只有3位完跑, 帕芬巴格是其中之一.  大會也因此正式針對跑者定出30小時的完跑時限.

 

多數流行病理學家的研究標的, 每週運動耗熱量都在2000卡路里以下.  但是, 保羅威廉斯博士則是以專研那些極度注重運動者馳名.  在他的研究標的中, 不乏每週運動耗熱量達6000卡路里以上者.  從研究結果中, 他整理出一條簡單而重要的信息: “運動量越大越好.  其他的運動流行病理學家並沒有針對威廉斯的說法提出反駁, 因為他們覺得威廉斯的領域離現實太遠.  畢竟, “跑者世界的讀者在美國人中算是極少數.  這些流行病理學家認為, 如果能讓多數人們每週走個幾英哩的路, 就能達到最好的公共健康效益了.

 

但是, 威廉斯並未因此而受挫.  1997年發表, 針對8283位男性跑者的研究成果中, 他比較了高哩程 (週量50英哩以上) 與低哩程 (週量10英哩以內) 跑者的差異.  結果: 高哩程跑者中擁有理想的高密度膽固醇指數 (達到可有效保護心臟的程度) 是低哩程跑者的2.5.  另外, 在被公認是許多疾病及致死因子的高血壓預防方面, 高哩程跑者患病機率也僅是低哩程跑者的一半.  在幾個月前發行的高血壓期刊 (Hypertension) , 威廉斯發表了他針對跑步哩程與高血壓的最新研究結果.  此研究含蓋24000位男性跑者, 主要在比較兩組人 -- “週跑步量25英哩以上週跑步量5英哩以內.  結果是, 週量大於25英哩者比週量小於5英哩者患高血壓機率少57%80%不等 (視年齡而定).



編輯者 Jeffrey Wu - 2009-02-22 at 10:17am
回到最上面
Jeffrey Wu 由上至下檢視
manager
manager


註冊日期: 2003-01-10
位置: 中華民國 台灣
線上狀態: 離線
文章數: 555
文章選項 文章選項   引述 Jeffrey Wu 引述  發表回應回覆 直接連接到這篇文章 發表於: 2009-02-20 at 9:29pm

跑步的效 (The Running Effect)

 

在我與布雷爾共跑三天的一個陰雨午後, 我再約了心臟專家保羅湯普生博士 (Paul Thompson) 共跑.  我們預定的路線是從湯普生所任職的哈特佛德醫院 (Hartford Hospital, 湯普生職司心臟科主任) 出發, 經過科沃特公園 (Colt Park), 從那兒我安排了老朋友約翰費克斯 (John Fixx) 加入我們, 一起再跑個5英哩.  湯普生說:我覺得和約翰費克斯見面有一點怪怪的感覺, 因為他父親的事件讓我出了名.

 

再過一個月後, 高齡61歲的湯普生3:24:01的成績完成波士頓馬拉松.  他身高57, 144, 有著一張大男孩的臉, 高高的額頭及令人尊敬的氣度.  湯普生1968年還在塔夫茲大學 (Tufts University) 唸書時, 完成他第一次的波士頓馬拉松, 成績是2:49:22 (全部第34).  幾年後, 他將他波士頓馬拉松成績提昇到2:28:25 (也是他的PB).  同時, 也連跑14屆的波士頓馬拉松.  後來, 他搬到匹茲堡 (Pittsburg), 四個孩子陸續出生, 再加上在醫院的工作職掌範圍漸增, 湯普生不得不中斷他波士頓的連馬記錄.  近來, 孩子們都已經一個個長大, 他也搬到哈特佛德, 穩定的生活讓他得以再連續參與過去9年的波士頓馬拉松.

 

1984, 時年52歲的吉姆費克斯不幸在跑步途中過世時, 湯普生剛剛從醫學院畢業, 正在史丹福大學作高等研究, 並發表過兩篇跑者因心肌梗塞死亡的論文.  這樣的巧合讓他一夜之間成為數以百計 -- 包括電視, 電台及新聞等 -- 媒體記者追蹤報導吉姆費克斯事件必訪的專家”.  這些年來, 湯普生在運動與心臟疾病這個領域一直都是人們最常請益的權威, 他曾在漢城奧運及紐約馬拉松擔任電視評論員, 他的名字也常出現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等著名的刊物.

 

湯普生對心臟本身的運作及它對運動的反應極度的著迷.  他說: 我希望可以整天閱讀心臟相關的研究, 不用去處理那些行政工作.  想想看: 那些身材走樣, 過重的人們, 在持續運動了幾個月後, 彷彿變了個人似的.  心臟的作用實在太神奇了.

 

湯普生以資深馬拉松跑者慣用的輕快步伐跑著.  一早到現在, 他已經跑了8英哩.  他說: 這是我一天中最專注於自我的時刻.  這樣的習慣讓我得以在工作時展現更好的自我, 並能更為妥適, 專注的面對我的員工與病患.

 

我問湯普生, 為什麼會有一些跑者因心肌梗塞而死.  他的解釋是:第一, 他們之中比較年輕的 (通常是35以下), 其心臟多有結構性的缺陷 -- 例如導致萊恩謝伊病發死亡的心臟傷疤 (heart scarring).  這些結構性的心臟缺陷也包括數種罕見而迷離的病症, 這其中肥厚心肌症”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 最常被提到, 一方面因為它是年輕運動員猝死最常見的病因, 另一方面, 因為它是由心臟肥大” (enlarged heart) 所引起的.  後者又帶給人們更多的混淆與問號 -- 因為跑馬拉松的人心臟通常都會變大.  其實, 這完全是兩碼子事: 馬拉松跑者的心臟是大而建康且有效率, 就好像一部一加侖汽油可跑40英哩的超級省油車一樣.  肥厚心肌症患者的心臟則是畸形, 失能且極度危險”, 它是來自於身體的缺陷, 而不是大量的耐力運動訓練的結果.

 

湯普生繼續說: 至於35歲以後才在跑步時死去者, 其原因幾乎都是心血管相關的疾病 --膽固醇累積” (cholesterol deposit) 破裂, 造成心肌梗塞.  可以這樣來想像: 當您在休息時,您的血管的狀況就好比是您在澆花時, 開小量的水, 手握著水管的感覺.  當您在跑步, 而且越跑越快時, 您血管內流量也劇增, 所以血管也開扭曲擴張.  這就好像您將水量開到最大, 手握暴竄的水管澆花的感覺, 或者是消防隊員要用盡全身的力氣, 才能控制暴張的高壓水管的感覺.  所以, 跑步時您的血管會伸張彎曲, 如果膽固醇太高, 附著於血管壁上形成膽固醇累積”, 暴衝的血液可能會將膽固醇累積擊破, 混在血中形成血塊, 進而造成血管阻塞.  不用幾分鐘, 您就可能買好田地了 (6).

 

<6>: 原文為”You’ve bought the farm”, 美俚, 就是死翹翹的意思

 

湯普生在他1982年針對羅德島州跑者因心肌梗塞死亡的經典研究中發現: 跑者在跑步中死亡的風險為其在電視機前死亡風險的7.  參考數據是: 每跑396,000小時就會人死亡.這個數字與近年來才完成的幾項有關馬拉松跑者死亡的研究結果相當接近 (詳參跑馬拉松致死的風險Risk of Death While Marathoning, 98).  然而, 這並不代表跑步是死亡的主因.  更精確的說法是: 心血管疾病是死亡的主因, 而跑步則觸煤, 造成病發.  另一項在羅德島州所作的研究顯示: 1978年二月的大風雪過後, 引發了一波在鏟雪時心臟病發猝死的意外高峰.  但是, 過了一週後, 心臟病死亡案例卻低於平均水準.  可見, 在那些有嚴重心臟病的人 (鏟雪時死亡者) 過世後, 留下來的人比較少有因心臟病發不治的狀況. 

 

湯普生和其他心臟專家們一致認為, 規律運動並不能完全保證人們不會有心臟疾病.  每年有325,000個美國人在醫院外心臟病發, 其中40%猝死收場.  雖然運動不是救世主, 但是它的效益確遠超過風險.  規律的運動就好像在股市中長期投資績優股, 但是有時候還是會踩到地雷 -- 買到貝爾斯登 (Bear Stearns, 7).

 

<7>: Bear Stearns, 全球最大的投資銀行與證券商之一, 2008年初因次級房貸風暴瀕臨破產, 後來被摩根大通JP Morgan購併.

 

就算是48小時前才通過運動壓力測試, 低膽固醇的強健跑者, 也可能遭逢意外.  然而, 極為偶發的運動死亡不應該改變活的健康原則.  湯普生的忠告是: 如果您想活的健康而有活力, 那麼您每天應該進行一小時的適度運動.  如果您只想確保下一個小時還活著, 那您最好現在就要上床 -- 獨眠.

回到最上面
Jeffrey Wu 由上至下檢視
manager
manager


註冊日期: 2003-01-10
位置: 中華民國 台灣
線上狀態: 離線
文章數: 555
文章選項 文章選項   引述 Jeffrey Wu 引述  發表回應回覆 直接連接到這篇文章 發表於: 2009-02-20 at 9:30pm

跑馬拉松途中死亡 (Death During Marathoning)

 

1970年代中期, 來自加州病理學家湯瑪士貝西爾博士 (Thomas J. Bassier) 提出了一個引人入勝的理論.  他將馬拉松跑者類比成肯亞的馬賽伊族戰士 (the Masai warriors) 及墨西哥的塔拉乎馬拉印地安人 (the Tarahumara Indians) 等原始族群.  他認為馬拉松跑者與這兩個原始族群極為類似, 都鮮少有心臟疾病, 並據以推論馬拉松跑者可已經能發展出心臟疾病的免疫性”.  此論一出, 跑者們大受鼓舞, 奔相走告, 大力向親朋好友宣報這項跑馬的佳音”.  然而, 隨著馬拉松途中死亡案例持續發生與研究結果陸續被發表, 貝西爾的說法被證明是錯的, “跑馬拉松就不會得心臟病不死神話也隨之.

 

接下來, 陸續有三個單位收集跑馬拉松途中心臟病發死亡的案例.  如果將這些資料全部擺在一起, 我們可以看到在過去30, 有超過四百五十萬的跑馬人次, 中有41位跑者在跑馬拉松途中 (含跑完數小時內) 心臟病發死亡, 機率是110,476分之一 (110,476跑馬人次中, 有一人心臟病發死亡).  然而, 這三個中比較詳細的兩份報告結果略高於這個數字.

 

第一份報告是由醫學博士比爾羅伯茲 (Bill Roberts) 與巴瑞馬龍 (Barry Maron) 共同發表.  羅伯茲是一家庭醫師, 也是明尼蘇達醫學院 (Minnesota Medical School) 的教授.  1985年以來, 羅伯茲一直擔任雙城馬拉松 (Twin Cities Marathon) 的賽會醫生.  馬龍則是心肌梗塞猝死這個領域的專家.  他們收集了1976年以後的雙城馬拉松與海軍陸戰隊馬拉松 (Marine Corps Marathon) 的資料, 結果是525,700人完跑, 7人心臟病發死亡, 機率是75,000分之一.  他們也發現: 近年來賽事心臟病發死亡機率顯著下降, 無疑是受惠於可攜式電擊器的問世.  羅伯茲在雙城馬拉松的工作目標是5分鐘內帶著電擊器趕到任何一位跑者倒下的地方”.  他說:如果您免不了會心臟病發, 拉松賽道上也許是一個不錯的發病之處, 因為您有50%75%的倖存率, 遠高於在街上病發 -- 只有5%15%的倖存率.

 

第二份報告是由心臟學家丹尼爾培度 (Daniel Tunstall Pedoe) 所發表.  培度連續擔任倫敦馬拉松的賽會醫生達27(1981-2007), 自己也下去跑首屆的倫敦馬拉松 (1981), 並以3:19完跑.  他的報告是: 27年的倫敦馬拉松賽會共712,000完跑, 8人心臟病發死亡, 機率是89,000分之一.  8之中, 5人死於心血管疾病 (膽固醇累積), 3人死於罕見結構性的心臟異常 (類似於前面提到萊恩謝伊與查德謝伯的死因).  這些人分別在不同的哩程倒下-- 6,10,11,12,18,19,24及終點線前26英哩.  培度說:馬拉松運動的風險雖然不高, 確實不容忽視.  也難怪人們都慑於跑馬拉松死亡的報導.  這也是凸顯了我們要持續教育人們運動讓人終身受益的重要性.

 

第三份報告是英國醫學期刊 (British Medical Journal)在萊恩謝伊, 查德謝伯與馬修哈爾迪事件接續發生後, 200712月發表.  這份報告涵蓋範圍最廣, 但是沒有前面兩份來得嚴謹, 因為它的資料來源主要是歷年來馬拉松死亡為標題的新聞報導”.  然而, 這份由多倫多大學醫學系的唐納瑞德麥爾博士 (Donald Redelmeier) 主導的報告, 涵蓋了26場馬拉松賽會, 30年來累計750場的比賽, 總參賽人數近三百三十萬人次 (3,292,268), 而瑞德麥爾從相關新聞報導統計出共有26人心臟病發死亡, 機率是126,000分之一.  瑞德麥爾最引人注目的發現是: 26件死亡意外中, 有約一半是發生在比賽的最後一英哩.  因此, 瑞德麥爾建議跑者不要在終點前突然作百米衝刺 (sprint).  事實上, 他自己有一場馬拉松是以慢跑跨過終點線的 (成績4:17).  他說:我只是想要帶著微笑完成比賽.

 

他也總結說, 整體而言馬拉松運動的死亡風險 (約等同於中年人的基本線每小時死亡風險” baseline hourly risk of death).  可能那些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專家們深感意外.



編輯者 Jeffrey Wu - 2009-02-22 at 10:18am
回到最上面
Jeffrey Wu 由上至下檢視
manager
manager


註冊日期: 2003-01-10
位置: 中華民國 台灣
線上狀態: 離線
文章數: 555
文章選項 文章選項   引述 Jeffrey Wu 引述  發表回應回覆 直接連接到這篇文章 發表於: 2009-02-20 at 9:31pm

最廣為人知的心肌梗塞意外 (The Heart Attack Heard Round the World)

 

當湯普生和我第一趟跑到科沃特公園時, 約翰費克斯剛好從他的車鑽出來.  約翰費克斯是我25年的老朋友, 不過有好一陣子沒見面了.  47, 短髮, 表情豐富且帶有學生特有的友善.  六呎高, 180 -- 看來他有變.  已婚, 有兩個正值青少年的孩子, 約翰費克斯過去六年來一直在位於康乃迪克州 - 瓦特伯瑞市 (Waterbury, Connecticut) 的私立切斯高中 (Chase Collegiate School) 擔任校長.

 

在接下來五趟的科沃特公園來回跑中, 幾乎都是約翰費克斯在講話.  他說, 幾個禮拜前他有一位隊友在一場足球比賽後心臟病發, 於家人送醫途中不治.  湯普生馬上插話說: 應該要打911比較好, 他們車上都有電擊器及其他急救設備.

 

1960年代末期, 才八, 九歲的約翰費克斯就已經開始跟著當時還沒有成名的父親 -- 吉姆費克斯 -- 一起跑步.  他在小學四年級時第一次參加路跑賽 -- 格林威治紀念日五英哩賽 (Greenwich (Connecticut) Memorial Day Five-Mile).  他回憶著:我從小就喜歡跑步, 一開始是因為它讓我與終年在紐約忙碌於編輯工作的父親, 可有更多相處時光.  後來, 它讓我的保有良好的基本體能, 得以從事我喜愛的其他運動….在我的高中畢業記念冊上, 我借用了山缪爾強生博士 (Doctor Samuel Johnson, 8)的詩句作為我的感言 -- “頻繁而激烈的體能活動, 為我帶來多少快樂, 趕走多少失意” (How much happiness is gained, and how much misery escaped, by frequent and violent agitation of the body).

 

<8>: Doctor Samuel Johnson, 18世紀英國著名的文學家, 詩人, 時事評論家, 其所著作的強生字典” (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是第一本現代英語字典, 牛津英文字典”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早了150年問世, 對英國文學的發展影響深遠

 

隨著1977年他父親所寫的跑步大全意外大賣, 帶動全美跑步風潮後, 約翰費克斯也進了衛思理安大學 (Wesleyan University), 並加入越野長跑與田徑校隊.  大學畢業後, 約翰費克斯還有持續比賽, 並創下PB -- 10英哩54:10, 馬拉松2:51.

 

大學畢業一年後的某一天, 約翰費克斯正在格林威治看一位家族朋友 -- 陶德班諾伊特 (Todd Benoit) -- , 惡耗傳來: 他父親那天下午在佛蒙特跑步途中過世.  由於其他家人散居各地, 父親後事處理的重任就落在約翰費克斯的身上.  當晚, 他還是如期與班諾伊特去跑步.  他說:雖然父親的驟逝帶給我莫大的打擊, 但是出去跑步似乎是我追念父親最好的體現.  我記得他曾說過: “我不確定跑步是不是能讓您活得更久, 但是我確信跑步可讓您的生命更有活力” (I don’t know if running adds years to your life, but it definitely adds life to your years) .

 

約翰費克斯與班諾伊特隔天又一起跑步.  這次他們經過一個鄉村俱樂部, 露台上擠滿了明顯過重, 剛打完十八洞, 正在海灌啤酒高爾夫球友們.  這些人當然不會知道從下面跑過去的人是誰, 但是他們卻也不由自主的訕笑著:這兩個蠢蛋, 們不知道跑步會死人的?

 

遺屬要求, 吉姆費克斯遺體被解剝.  檢驗結果發現他的三條冠狀動脈都有明顯的阻塞現象.  佛蒙特州主任法醫告訴約翰費克斯和家人們說: 跑步強化了吉姆費克斯心臟肌肉, 並可能已經讓他多活了810.  1968年開始跑步前, 吉姆費克斯有抽煙, 體重超過200.  他自己的爸爸37首度心臟病發, 41時就過世.  翰費克斯和家人們事後回想, 漸漸將一些關鍵警訊的蛛絲馬跡串連起來.  在他過世前不久的一個晚上, 吉姆費克斯全身冒冷汗的從睡夢中醒來.  在一次與兒子共跑練習, 不到半英哩就忽然不尋常的停了下來.  他也常抱怨不知道是過敏還是什麼問題, 讓他覺得呼吸困難, 且上臂有緊繃感.  他也說, 如果再沒有改善, 他就要去看醫生云云.  約翰費克斯回憶說: 我爸爸是典型的東北佬 (Yankee) -- 重隱私, 自己的問題不想麻煩別人.  他過世後, 我們四個兄弟姐妹誓言從今以後, 我們務必互相關心, 照顧彼此.

 

湯普生回應說: 家庭病史絕對不容忽視.  人們必須了解, 警訊不一定是都是胸悶或左臂疼痛, 它也有可能是痛在右臂, 或者只是一種類似消化不良的感覺.  整體來說, 如果異常狀況只是短暫出現隨即消失, 應該沒什麼關係.  但是, 如果不舒服或呼吸困難狀況持續不退, 請立即就醫.  不確定自己的狀況時, 也要儘速去醫院檢查.

 

在父親過世三個月後, 約翰費克斯接受建議到位於達拉斯市的古柏有氧運動中心作全套的運動壓力測試與全身健康檢查.  他回憶說: 我當時才23, 胃口奇大, 能吃又能喝, 雖然沒能創下古柏中心的跑步機記錄, 但是可能破了中心最大攝食量的.  後來, 他又陸續回古柏中心三次, 而且每兩年就到康乃迪克州的一位心臟學家處作運動壓力測試.  最近的一次測試結果帶給他好消息: 他的心臟冠脈鈣化積分” (cardiac calcium scan score) ” -- 代表他的血管中沒有鈣化的膽固醇累積.  壞消息是: 他重了幾磅, 在跑步機上也不能像以前跑那麼久.

 

此後, 約翰費克斯就儘力去維持每週2025英哩的跑步, 搭配網球, 高爾夫, 足球及獨木舟等多項運動.  他也坦誠, 自己要多控制熱量的攝取.  他現在只比父親過世時年輕四歲, 比起祖父過世時, 則已經年長了六歲.  我問他會不會擔心自己英年早逝, 特別是在跑步中死去”.  他說:我太太可能比我擔心這方面的事.  我想多活幾年.  45分鐘的跑步是我每天最快樂的時光.  它讓我覺得人生美好, 也應該對我的後半生有長遠實質的助.  跑步是我的不二選擇.

回到最上面
Jeffrey Wu 由上至下檢視
manager
manager


註冊日期: 2003-01-10
位置: 中華民國 台灣
線上狀態: 離線
文章數: 555
文章選項 文章選項   引述 Jeffrey Wu 引述  發表回應回覆 直接連接到這篇文章 發表於: 2009-02-20 at 9:32pm

現在, 我還是不會在例行的午跑時擔心死亡這檔子.  不過, 更加注意自己心臟的狀況.  為了確保自己沒問題, 我在網路上找到一個以知名的法拉明漢心臟研究” (Framingham Heart Study) 結果為資料庫, 專門計算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網站.  輸入我的資料後 -- 總膽固醇170, 高密度膽固醇35, 血壓120/80 -- 系統分析並顯現結果: 我在10年內死於心臟疾病的機率是10%.  我的老天 -- 這個數字高得嚇人.  我當下的反應就像馬拉松跑者一心取得波士頓馬拉松的參賽資格一樣的自問: 我要怎麼做才能改善現況?

 

所以, 我又回頭去找心臟學家湯普生.  他告訴我:我們不會神奇的魔術, 而心臟病真的是一種複雜而讓人無從預測的疾病. 不過, 湯普生還是提供我一些策略:

 

l          盡量素食

l          多吃魚, 或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魚油補充錠

l          每天服用低劑量的阿斯匹靈 (baby aspirin), 並少量的服用史塔錠 (statin, 降膽固醇用藥)

 

有幾天的時間, 我一直為沒能確保自己免於心臟病發的風險而感到悶悶不樂.  這時, 約翰費克斯的話總會在我耳邊響起: “我不確定跑步是不是能讓您活得更久, 但是我確信跑步可讓您的生命更有活力”.  另外一句格言接著迴響: “我們活的太短, 死的太久” (We Live Too Short, and Die Too Long)  -- 這句雋語是來自樂觀, 老頑童般的醫學博士沃特柏茲二世(Walter Bortz II) 用於他許多著作中的書名之一.  78歲的柏茲準備參加2008年的ING紐約馬拉松 (9 )

 

<9>: 柏茲最後以8;10;10完走2008紐約馬

 

經過省思沉澱, 我終於體會到自己要的是什麼.  長壽本身對我來說意義不大.  過著有活力, 充滿挑戰的生活才是我要的.  我現在只差另外一塊 -- 學習落實喬治希翰博士 (Dr. George Sheehan, 10) 歷久彌新之: “傾聽您的身體” (Listen to your body),  就可以組合出我自己的座右銘, 那就是 -- 傾聽與樂活 (Listen and Live).  當身體告訴我去吧”, 我會像馬兒般狂奔.  當它告訴我該休息了”, 我會慢下來.  當它說, 我會立刻注意, 並停下檢視.

 

雖然日復一日, 我還是樂此不疲 -- 無比期盼下一次的跑步!

 

<10>: Dr. George Sheehan (1918 ~ 1993), 出身於紐約州布魯克林區, 大學時是曼哈頓學院 (Manhattan College) 的田徑明星, 後來成為心臟學家, 二次大戰時任職海軍軍醫, 服役於南太平洋的驅逐艦USS Daily.  45歲時才再重拾跑步運動, 50歲時一英哩跑到4:47, 是世界首見50歲以上一英哩跑進5分鐘者.  生前曾在跑者世界擔任醫學編輯, 並持續有關跑步方面的寫作, 前後出過8本書, 其中1978年的跑步與存在的完全體驗” (Running & Being: The Total Experience) 名列當年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排行榜.  最後一本堅持到底: 跑到人生的終點” (Going the Distance: One Man's Journey to the End of His Life) 則是在他攝護腺癌過世三年後的1996年才出版.

 
<譯註>: 作者安比伯富特 (Amby Burfoot), 1946年出生於美國康乃迪克州, 曾任跑者世界的總編輯, 現在仍在編輯部任職. 1968年波士頓馬拉松冠軍, 同年於日本福岡馬拉松創下PB 2:14:28.  伯富特當年就已經採取高哩程的訓練, 週量通常在100140英哩之間, 其課表經由喬伊韓德生Joe Henderson出書介紹, 成為現在廣為人知的LSD (Long-Slow-Distance) 的訓練方法. 


編輯者 Jeffrey Wu - 2009-02-21 at 6:16am
回到最上面
 發表回應 發表回應 頁面  123 4>

討論區選單 討論區權限 由上至下檢視

Forum Software by Web Wiz Forums® version 9.73
Copyright ©2001-2011 Web Wiz

頁面執行時間為 0.57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