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者廣場 首頁
論壇首頁 論壇首頁 > 長跑相關討論與資訊 > 比賽感想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RSS Feed: 獲獎者之迷思
  常見問題集 常見問題集  搜尋論壇   行事曆   註冊 註冊  登入 登入

獲獎者之迷思

 發表回應 發表回應 頁面  <12
作者
訊息
gwx01 由上至下檢視
Groupie
Groupie


註冊日期: 2004-08-16
位置: 中華民國 台灣
線上狀態: 離線
文章數: 82
文章選項 文章選項   引述 gwx01 引述  發表回應回覆 直接連接到這篇文章 主題: 獲獎者之迷思
    發表於: 2006-03-08 at 1:02pm

家庭、事業、馬拉松要靠智慧找出一個平衡點,才能和樂融融,以個人的經驗,尚未跑馬之前是登山癡,每天都會搜集登山資訊,也會安 排時間參加研習,每週不是近郊小山就是高山,因美景當前要與朋友分享更迷上照相,兩者都是健康休閒嗜好,所以慢慢的鼓勵家人參與 登山隊內活動,從聚餐→郊山→高山培養出興趣,也讓家人一起享受樂趣,前幾年因職務調整國定例假日,必須服務遊客更是繁忙,別人 享受登山樂趣時偶在上班,週二、四輪休時大伙在上班,為了殺時間只好試著跑步紓解壓力,最後跑出心得也放棄登山,目前上班也調回 正常週休二日,並鼓勵家人一同加入跑的行列,剛開始練跑選在每天下班至9點,時間一久抗議聲就會有,最後選擇每天上班前,週六上 午盡可能一起參加團練,讓家庭更和諧也能跑出快樂與健康。

小小建議:不要心急,鼓勵家人參加團練,請會內大姐、大哥協助哈啦鼓勵,從陪走→1.2.3.4.5K...培養興趣,希望人傑 繼續努力。

 

跑出健康、跑出快樂人生---TP飛龍
回到最上面
阿財 由上至下檢視
版主
版主


註冊日期: 2002-06-05
位置: 中華民國 台灣
線上狀態: 離線
文章數: 2047
文章選項 文章選項   引述 阿財 引述  發表回應回覆 直接連接到這篇文章 發表於: 2006-03-08 at 1:03pm

家庭、工作、 馬拉松在人生的核心順序,隨歲月與情境有動態的排列,由個人出發,工作是為養生(維持生計)與社會生活,家庭是現實生活與生命的 延伸,馬拉松則是自我內心世界;以我而言,家父往生前在安寧病房二個月,日夜照顧,練跑是唯一的休息,即使一天只睡四小時,之後 以3小時11分完成第一次馬拉松(2000曾文水庫),那是一股力量,有時候是生命的最後喘息,但也是再生的機會;2001年底 因一時觀念致生家計危機,是靠參加2002超馬,用人生最後的勇氣面對,重拾信心;1998-11-23台灣舉辦第一次100k 超馬,我則是躺在手術房,坦白無奈接受,當走出病房,揮去十餘年的壓力與疑慮,如果生命是如此宿命與不確定,就用跑步來面對人生 的馬拉松,快慢是機遇,但求完跑!

這一切是藉由跑步沈澱重整讓自己有勇氣,獲取力量,我追求是面對現實而跑的馬拉松,而不是成績,所以對我而言,馬拉松是過程,不 是目的。雖然馬拉松使我重生,應該是伴隨生活,是大部分,但不是全部,更不能受其宰制。

為自己而跑,也是為家庭而跑。

陳進財
回到最上面
cesar 由上至下檢視
Senior Member
Senior Member


註冊日期: 2002-07-17
位置: 中華民國 台灣
線上狀態: 離線
文章數: 3500
文章選項 文章選項   引述 cesar 引述  發表回應回覆 直接連接到這篇文章 發表於: 2006-03-08 at 7:11pm

就像RUNNING YAM說的不是跑者,而是愛跑。

個人也是為追求健康而跑,不是為創造記錄(對我而言這句話有點酸萄葡的心理。)畢竟已是坐五望六之年,不可能再創記錄,只求跑完 平安無事就好。不要像金石馬拉松那天開賽後不到一公里,在隧道內昏倒的老者與二十多公里處的年青人昏倒那樣不顧生命危險硬要跑下 去。

  不過我個人倒贊成年青人去創佳績,只要健康與家庭能兼顧下,像三鐵常勝軍士官孫吉山,他拼命跑是為了額外獎金貼補家庭用,這是無 可厚非的。

回到最上面
RunningYam 由上至下檢視
Senior Member
Senior Member
圖像

註冊日期: 2002-08-20
位置: 美國
線上狀態: 離線
文章數: 2797
文章選項 文章選項   引述 RunningYam 引述  發表回應回覆 直接連接到這篇文章 發表於: 2006-03-09 at 2:38am
文章發表人 cesar

...

像三鐵常勝軍士官孫吉山,他拼命跑是為了額外獎金貼補家庭用,這是無 可厚非的。



以個人而言, 由於有著多項相異的興趣, 可是, 彼此竟然還能相輔相成. 其中之一是跑步, 雖然有點累, 但已成為一種享受, 可以泰然, 不必去拼命.

我想把跑步韻律融入自己其他部分與家庭朋友, 相信會比較好, 不過, 一般而言, 反方向融入可能會比較難.
我只是出去散步,最後得出結論,以避開到日落,為走出去,我發現,是怎麼回事英寸

-約翰繆爾(1838年至1914年)

只是出去走走,結果待到天黑,我發現,出走竟真是返我。
回到最上面
 發表回應 發表回應 頁面  <12

討論區選單 討論區權限 由上至下檢視

Forum Software by Web Wiz Forums® version 9.73
Copyright ©2001-2011 Web Wiz

頁面執行時間為 0.155 秒。